首页 >>  正文

《谈美》(朱光潜)读后感----关于距离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1
朱光潜先生《谈美》这本书对于美学的原理深入浅出,逻辑性也很强。前一部分关于“欣赏美”,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而这种形象是孤立自足的和实际人生是有一段距离的,美感的重要特点就是孤立绝缘,注意力集中,一个是审美客体方面一个是审美主体方面,而在第二章“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对孤立绝缘的距离做了阐述。后一部分是关于“创造美”,最后是关于美,提出“人生艺术化”的观点。

   对于美感态度的孤立绝缘我觉得是与“距离”相关的,这个“距离”不是物象客体的形式和内容之间的方面,而是客体与主体的距离。关于距离,距离能使人只看得到轮廓,看不到细节,比如一个城市到处脏乱差,怎样才能看起来漂亮呢?最省事的办法就是打造夜景,人们远远一看,星星点点,很美。距离可以让我们摆脱工具意识,比如我们到陌生的地方走陌生的路,我们的第一反应不是“这条路是去学校的路”所以为什么“人生若只初相见”,因为一般初见的时候,我们和对方还没有发生利益上的关系或者情感上的羁绊,对方对于我们来说只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形象。距离可以激发敬畏心,敬畏心容易转化成美感。我们生活中各种仪式就是这个道理,仪式当中的语言和行为一定和生活化的语言、行为不一样,会把我们拉到现实生活以外,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和情境失去了束缚力,此时我们的心理就容易产生了美感。

树的倒影为何可以比树更具有艺术美?塑料苹果为什么会让人欣赏而不是去品尝呢?塑料苹果就是假的苹果,它没有新鲜真实的苹果之实,只有苹果的形,却恰恰能让审美主体产生了审美体验。审美经验中我们聚精会神于一个孤立绝缘的物体上,而真树和真苹果离我们的实际生活太近,它和人发生过许多实用的关系,一看见它不免想到实用的意义,发生许多实际生活的联想,那么这也就不是艺术美,不是美感了。而倒影是隔着一个世界的,是幻境的,是与实际人生无直接关联的,塑料苹果也是如此。我们一看到倒影或者是塑料苹果就立刻注意到了它的轮廓线条或者颜色,这就是形象的直觉。并且对于真实的苹果,我们会产生想要去吃的欲望和冲动,但是塑料苹果与现实生活的这个距离就能阻止欲望和冲动,免于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而是刚好停留在审美客体本身的“形象”上面,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我认为是在这里距离就表现为形象,形象会阻隔了人们的欲望,,抛去现实的功利性,欲望便纯净。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就必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作者朱光潜先生说“正身和实际人生没有距离,倒影和实际人生有距离”正是表达出了日常幻想和审美幻想的一大区别。

物与现实生活越没有“距离”的时候,那么就也就越受现实生活的功利性所束缚。“一般人迫于实际生活的需要,都把利害认得太认真,不能站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人生世象,于是这丰富华严的世界,除了可效于男女的营求之外,便无其他意义”,一切都以有什么“用”作为是否意义的标准,那么人就不容易从现实的功利中跳脱出来。而在《谈美》中作者也提出要“无所为的玩索”,如此也就是不以“用”作为衡量价值的标准,还有在前言中有论述到“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的世界,超乎利害关系而存在”这样那审美求以超现实功利的态度对待万事万物,科学家要求以纯客观的态度来看待万物,而道德家以功利的态度来看待万物,只有审美者却是以超然的态度来看待世界。而“距离”能拉开审美与实际人生社会,能让审美者超越了现实的束缚,从而与物与人能够有更高层次心灵的对话,克服了现实中的功利性,这也是最本真的交流。

既然对“日常生活”与“审美态度”有所适当距离阻隔,所以适度的距离才能恰到好处。距离太近容易引起实用功利目的心理距离,失去美感,当文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太近的时候就会出现类似“文以载道”这就强调了文学的功用性,文学的教化功能,而非用“无所为而为”的美感态度,仍是具有“实用”的态度具有功利性。”而距离太远却又不能让人“玩索”,容易使人无法了解和欣赏。白玫瑰距离适度是白月光,过了度就变饭黏子,红玫瑰适度是朱砂痣,过了度就是蚊子血,也是距离产生美。审美的距离,太近、太远都会破坏美感,达不到良好的审美效应。太近,就极容易发觉审美对象的白璧微瑕,在审美态度上也易失之于轻慢,有时在心里就会产生“不过如此”的念头。太远,没有准确清晰地观赏到审美对象、势必影响美感的产生,审美效果肯定不佳,太远或太近的“心理距离”则是审美的消极条件,只有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进行审美欣赏和创造。

在第八章“依样画葫芦”中似乎也可以用“距离”来解释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一些观点看法。“写实主义来源于自然主义,他们以为上帝经手创造的东,西本来都是尽善尽美的。人工造作,无论如何精巧,终比不上自然。”自然主义和写实主义认为自然美和艺术美没有区别。也就是距离越近,越靠近自然,越是常态,就越是美,当无距离的时候就是最美的时候,但是这个美是自然美(没有艺术美),理想主义与自然主义也是一样,只不过把自然主义认为的自然就是美去掉了丑的部分,却仍然是忽略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美感)的距离,第二章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是“写实主义的理想在于妙肖人生和自然,但是艺术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总不免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当美感距离拉近至无的时候,美感荡然无存。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朱光潜先生以轻松愉快笔调剖析什么是美,美与实际、联想、自然、创造、模仿等等的联系与联系与区别,最后引申到作者的观点“人生艺术化”在这个浮躁功利快节奏的时代,让我们慢一拍,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过有情趣,有美感的人生,把人生活成精彩有趣的艺术品,哪怕只是短暂的精彩。


15373694400朱光潜作品谈美书简读后感
容洁哀答:朱光潜作品谈美书简读后感 篇1 节奏是音乐、舞蹈和歌唱这些最原始也最普遍的三位一体的艺术所同具的一个要素。节奏不仅见于艺术作品,也见于人的生理活动。人体中呼吸、循环、运动等器官本身的自然的有规律的起伏流转就是节奏……文艺作品的节奏和人的生理节奏原来是相统一的。本人的感受还有很多,限...

15373694400《谈美》(朱光潜)读后感---关于距离
容洁哀答:但是艺术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总不免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当美感距离拉近至无的时候,美感荡然无存。“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朱光潜先生以轻松愉快笔调剖析什么是美,美与实际、联想、自然、创造、模仿等等的联...

15373694400读<<谈美书简>>后对美的认识
容洁哀答:在这封信里,朱光潜先生向我们介绍了一些生理学知识来使我们更好的认识美与美感,如节奏感,移情作用和内摹仿。而且向我们进一步阐述了其“美是主客观的统一”“文学作品应该具有节奏感,而不应一味高昂”“审美者和审美对象各有类型”等观点。第八封《形象思维与文艺的思想性》朱光潜先生认为,为弄清...

15373694400《谈美》读后感
容洁哀答:朱光潜的这本《谈美》从总体来看是本谈艺术欣赏的专业书,但其中充满着对人生观的思考,让我对其推崇倍至;1.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多数人对自己的现状、当下的境遇总有这样那样的不满;而如果回忆过去,总会觉得过去很美,即使想起当时吃过的苦,现在回忆起来也不觉得那样苦了。我们看别人的境遇,总...

15373694400《谈美》读后感
容洁哀答:《谈美》读后感1 《谈美》作者朱光潜,字孟实。他90岁生涯的大部分都贡献给了中国的美学事业,所以晚年的他被尊称为“美学老人”。 作者是怀着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来写这本不厚的小册子的,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和明白如话的语言把高深的美学问题讲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从而起到了净化读者心灵、提升一代...

15373694400求一篇《谈美》的读后感,,拜托啦
容洁哀答:看完朱光潜的《谈美》,感觉好像听到了苏格拉底的谈话,翻看了塞涅卡的书信,阅读了蒙田的随笔,一些众人皆知的道理和微不足道的小事,被他用来阐明自己的理论。深入浅出,微言大义。一滴水虽小,却能从中看见七彩的阳光;一片枯叶的飘落虽不起眼,却能预示着秋的来临;眼睛在整个身体中占的比例很小,但你...

15373694400读朱光潜的《谈美》有感
容洁哀答:《文艺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学出版)又名《谈美》,是朱光潜先生一部谈美学的论著。朱光潜先生在美学界的造诣这里无需过多赘述,他是我国研究美学的始祖,一代美学大师。通读完后,首先的感觉是朱先生知识的渊博,旁征博引,学贯中西。在他的书中,古今中外的文献引用得极多,而且所引用的英法德等国...

15373694400396《谈美》读后感:美与自然
容洁哀答:朱光潜说美的欣赏像极了“柏拉图式的恋爱”。在初尝恋爱的滋味时,本来也是普通女子在情人眼里却变成了仙子。那是因为心里所理想的女子的美点她都应有尽有。在这个时候,我们眼中的她也不只是她原来本身,而是经过理想化的变形。在理想中先酝酿成一个尽善尽美的女子,然后把她外射到爱人身上,所以这个...

15373694400朱光潜谈美读后感1000字
容洁哀答:朱光潜谈美读后感1000字 篇1 纵观朱光潜先生的《谈美》,大致分为了三个板块,其一是谈对美的欣赏,其二是讲美的创造,最后引申到了人生的艺术化,朱光潜先生本人也认为这是他自己最重要的理论。这本书看完后,对人生与艺术,自己与美有了自己的感悟。 书中开篇就解释了谈美的原因,“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

15373694400读《谈美》有感
容洁哀答:《文艺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学出版)又名《谈美》,是朱光潜先生一部谈美学的论著。朱光潜先生在美学界的造诣这里无需过多赘述,他是我国研究美学的始祖,一代美学大师。通读完后,首先的感觉是朱先生知识的渊博,旁征博引,学贯中西。在他的书中,古今中外的文献引用得极多,而且所引用的英法德等国关于美的论述都是他...


(编辑:鞠芸轻)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