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马王堆三号汉墓都出土了什么,共有几本书?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1
在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医书都有哪些?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医书计有《五十二病方》、《养生方》、《杂疗方》、《导引图》、《胎产方》、《却谷食气》、《阴阳脉死候》、《脉法》、《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有甲乙两种本子)等等。这些医书既有医疗经验的方书,也有从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的论述,这些发掘对研究中国医学史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特别对估价评述我国先秦时期医学提供了颇有意义的第一手资料。在此,我们只能举例作些简单介绍。

  1973年12月在湖南长沙马王堆 3号西汉墓出土的秦末至汉初书写在缣帛上的古籍。帛书用整幅或半幅的缣帛书写,存放在 3号墓东边箱一个长方形的漆匣内,其中,有的帛书卷在一块宽约2~3厘米的木片上,出土时折叠的边缘已经断裂,帛片互相粘连在一起,破损十分严重。经过修复及考订,判明共有帛书约29件,约12万字。
  根据书体、避讳、纪年以及该墓下葬的年代 (公元前168)来考订,帛书抄写的时间可大体分作两类。抄写时间较早的一类,字体近篆书,不避汉高祖刘邦讳,大约是秦汉之际所写;抄写时间较晚的一类,字体为隶书,讳“邦”为“国”,但不避惠帝刘盈和文帝刘恒讳,当为汉初至汉文帝初年所写。帛书中有一部分用砂画有行格,上下留天地头,各篇前后留有相当于“赘简”的空白等,与出土的汉代竹简形制基本一致。帛书大都没有篇题。为了便于称引,凡是没有篇题的均由整理者根据内容定名。整理后将全部帛书分编为六册。所发现的古籍有 :
  《老子》甲、乙本及卷前卷后佚书 帛书中有两种《老子》写本。《老子》甲本和卷后四篇佚书合抄为一个长卷,字体近篆书,共 465行,每行约30字;《老子》乙本和卷前四篇佚书合抄在一幅整帛上,字为隶书,共252 行,每行60~70余字不等,抄写时代晚于甲本。两种写本都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次序与通行本相反,而与《韩非子?解老》所引用的本文次序一致。通行本分作81章。帛书《老子》乙本不分章,甲本某些段落前有圆点标志,章次均与通行本有不同之处,如通行本第24章在第22章之前,第41章在第40章之前,第80、81章在第67章之前等。寻绎文义,帛书顺序较通行本合理。
  《老子》甲本卷后佚书原无篇题,按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定名为《五行》、《九主》、《明君》、《德圣》。所谓五行,指仁、义、德、智、圣;所谓九主,指篇中伊尹所论九种君主。《老子》乙本卷前四篇佚书,原有篇题为:《经法》《十六经》《称》、《道原》,前两篇又包括若干小的篇章,均有尾题,内容主要是讲刑名和阴阳刑德之说。有人认为这 4篇佚书就是《汉书?艺文志》著录在道家类的《黄帝四经》,因汉文帝时崇尚黄老之学,所以把《黄帝四经》和 《老子》合抄为一卷;也有人认为,《十六经》记载关于黄帝的神话以及他的大臣力黑(即力牧)、阉冉、果童、太山稽、高阳等人的事迹和相互对答之词,可能与《汉书?艺文志》 著录的《黄帝君臣》10 篇或列入兵阴阳类的《力牧》15篇有关。
  《周易》及卷后佚书 帛书《周易》包括两个部分。《六十四卦》和卷后佚书合抄为一卷,共 129行,无篇题,佚书暂定名为《二三子问》;《系辞》和卷后几篇佚书合抄为一卷,佚书原有篇题并注明了字数,分别为:《要》一千六百四十八,《昭力》、《缪和》六千。
  帛书《六十四卦》卦名多用假借字,如乾为“键”、艮为“根”、 坎为“赣”、 震为“辰”、坤为“川”、兑为“夺”、离为“罗”、巽为“”等。卦辞和爻辞与通行本基本相同,但是排列的次序却截然不同。通行本分为上、下经,上经三十卦,始于乾,终于离;下经三十四卦,始于咸,终于未济,排列次序为两两相对。《彖》、《象》、《文言》等解说文字分别附于有关的卦辞、爻辞之下帛书不分上下经,也没有《彖》、《象》、《文言》,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不是两两相对,而是以上下重卦为基础,即作为下卦的八个单卦,按照一定的次序与一个固定的上卦组成重卦,然后依此类推,组成六十四卦。帛书《系辞》与通行本不同之处主要是不分上下篇,也不分章节。通行本“大衍之数五十”一章不见于帛书《系辞》,另外有些章节散见于《系辞》卷后其他佚书。佚书主要内容是二三子以及缪和、 吕昌、 吴孟、张射、李平、昭力等人与传《易》的先生问答,也包括今本《说卦》的部分内容。春秋》类佚书 帛书中有两种属于《春秋》类的佚书。一种类似《左传》的佚书,残损严重,存 97 行,共16章,原无篇题。内容叙述春秋时代史实,每章各记一事,不相联贯,既不分国别,也没有纪年,如鲁隐公被弑、齐使公子彭生杀鲁桓公、鲁公子庆父弑君、宋襄公泓水之战、子赣见太宰、秦杀大夫绕朝等。史实有的与《左传》相合,但议论不同,有的为《左传》所未载。有的学者认为该佚书是“为楚威王傅”的铎椒摘编的 《铎氏微》,或者“捃摭 《春秋》之文以著书”的《公孙固》18章一类的书。此书记事比较简略,重在记言,现定名为《春秋事语》。
  另一种佚书内容属于战国纵横家的言论,存 325行,首尾基本完整,共27章,每章用小圆点隔开。其中有11章见于司马迁《史记》和刘向所编《战国策》,16章不见于传世古书书中多记苏秦等人的游说资料,有人认为可能是早已失传的《苏子》31篇,也有人认为今本《战国策》 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中秘书中 《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编定的,帛书即此类资料之一。现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
  古医书 帛书古医书原来均无篇题。有一种医方专书,抄在高约 24厘米的半幅帛上,存 459 行,有目录,列出52种疾病的名称,正文则以这52种疾病的名称作标题,分别记载发病的原因和病状,以及治疗该病的方剂和疗法,少则一、二方,多则二、三十方不等。治疗方法主要是用药物,也有灸法、砭石以及外科手术的割治。药名达 240余种,有些不见于现存的本草学文献。现定名为《五十二病方》。
  《五十二病方》卷前有其他佚书 4篇,合抄为一卷,现定名为 《足臂十一脉灸经》、 《阴阳十一脉灸经》、《脉法》、《阴阳脉死候》,都是关于古代医学理论方面的书。前两种书的内容,论述人体11条脉的循行、主病和灸法,与现存的《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论12经脉的部分体例接近,甚至很多文句相同,但是这两种帛书都只讲了11条脉,缺少一条手厥阴脉《足臂十一脉灸经》所述各脉均为从四肢末梢向躯体中心循行,《阴阳十一脉灸经》所述各脉循行的方向相反,即由躯体中心向四肢末梢循行。
  《脉法》共12行,内容论述根据脉法判断疾病的征候,特别提到用灸法和砭石治疗的问题。《阴阳脉死候》4 行,与《灵枢?经脉篇》中关于“五死”的一段相近,但有一些重要出入,而且不像《经脉篇》那样具有五行学说的色彩。
  与压在帛书上面的医书竹木简放在一起的,有一幅用彩色绘在高约50厘米的整帛上的《导引图》,出土时残破严重,现依据浸水痕迹、折叠关系及帛本身的经纬纹理情况,尽可能拼接复原。画面上人物单个排列,作静坐、 伸臂、 下蹲等各种姿势,图旁题有“引脾痛”、“引膝痛”等说明文字。《导引图》前有佚书两种,共26行,前一种定名为《却谷食气》,是现存的关于行气或气功的最早的文献材料之一。从第 9行开始,内容与上述 《阴阳十一脉灸经》 基本相同,现分别称之为甲、乙本。
  定名为《杂疗方》、《养生方》、《胎产书》的三种佚书合抄为一卷,《胎产书》专论胎产的宜忌,类似古医书的《产经》;《养生方》和 《杂疗方》 的性质,属于《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房中一类,同传世的该类古书也有渊源关系。
  天文星占、古地图、相马经等古佚书 天文星占方面的佚书一卷, 144行,无篇题。内容主要是木、金、水、火、土五星占及五星行度,故定名为《五星占》。书中记录了从秦始皇元年到汉文帝三年(公元前246~前177)70年间五星在天空中运行的位置,并推算出其公转的周期如填星(即土星)公转周期,《史记?天官书》、《淮南子?天文训》都计算为28年,帛书推算为“三十岁一周于天”,更接近于现代天文科学计算的数字 (即29.46年公转一周)。
  佚书中有一种从天文气象占验吉凶的书,有图有文,内容分云、气、星、彗四个方面,从上到下排为六列,每条上面用朱、 墨两色绘图,下面是名称、 解释和占文。下半幅末尾的一段,有占文而没有图,共存 350余条。书中包含了丰富的天文气象内容。如“彗”,共有29个不同形态的彗星图,除了彗头、彗尾,有的还画出了肉眼所不易见到的彗核。
  古地图(见)。
  《相马经》佚书,原无篇题,存77行,文体类似于赋,与近代各家辑本《相马经》在内容和文体方面都不相同。
  阴阳五行和刑德类佚书 尚未整理发表。 参考书目湖南省博物馆 :《马王堆汉墓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长沙,1981。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马王堆汉墓帛书》第一、三、四册,文物出版社,北京,1981、1983、 1985(余待续。

《德道经〉
《十问》、《天下至道谈》、《合阴阳》为性医学《九主》《孙膑兵法〉
《战国纵横家书〉

黄帝四经包含四部经典:《经法》、《十大经》、《称经》、《道原经》
现在有一门专门研究马王堆汉帛的学科




18324158821马王堆三号汉墓都出土了什么,共有几本书?
晏旺鲍答:黄帝四经包含四部经典:《经法》、《十大经》、《称经》、《道原经》现在有一门专门研究马王堆汉帛的学科

18324158821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什么
晏旺鲍答:3、墓主的三颗印章:玉质私印一枚,上书阴体篆书“利苍”二字;铜制明器官印二枚,分别用阴文篆体雕刻“长沙丞相”、“轪侯之印”。4、简牍,共计610支,部分残简出土于封土之中,著作内容可分为医术(200支)和遣策(410支)两部分。5、木俑,共计104件,其中有着衣歌舞俑和乐俑共计17件,着...

18324158821马王堆汉墓的发现.挖掘.出土物件.墓主人生平
晏旺鲍答: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共约500件,计1号墓184件,3号墓316件。这是各地发现汉代漆器中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一批。器类主要有鼎、匕、盒、壶、钫、卮、耳杯、盘、、奁、案、几和屏风等。漆耳杯占漆器总数的一半以上。漆器大部分是木胎,只有少数奁和卮是夹胎。装饰花纹多为漆绘的红、黑和灰绿等色。纹样则以...

18324158821马王堆三号墓出土古代健身操,它到底有什么神奇功效?
晏旺鲍答:因传为楚王马殷的墓地,故名马王堆。三座汉墓中,二号墓的是汉初长沙丞相畎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三座墓中以一号墓规模最大,墓坑南北长19.5米,东西宽大17.8米,深16米。现在一、二号墓坑已经填塞,三号墓坑经过整理加固,保存下来,并新建了大跨度的顶棚,供人们参观。

18324158821王堆帛书包括了从哪个朝代到西汉初期的政治,军事,思想和文化?_百度...
晏旺鲍答:战国。王堆帛书包括了战国至西汉初期的政治、军事、思想和文化。马王堆帛书是1973年12月从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约有50余种,12万余字,内容涉及战国至西汉初期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天文地理、医学军事、文学艺术等方面。其中帛书字体处于篆隶转换时期,介于篆隶之间,亦篆亦隶,是古隶的...

18324158821长沙马王堆汉墓有什么可参观的?
晏旺鲍答:二号墓主人侯李苍葬于吕后二年(公元前186年)左右,三号墓的儿子葬于西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一号墓的妻子李苍可能葬得稍晚一些。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本,未陈列。要么被带到中国国家博物馆,要么被藏起来了。许多丝织品、丝绸书籍、丝绸画等。已在马王堆汉墓中出土。最值得一提的是,还有...

18324158821马王堆在哪个省哪个市
晏旺鲍答:二号墓是汉初长沙丞相轪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墓葬共计出土1具保存完好的女尸、棺椁、丝织品、帛书、帛画、漆器、中草药等遗物3000余件。马王堆汉墓的发现,为研究汉代初期埋葬制度、手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及长沙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资料。历史文化 马王堆汉墓...

18324158821长沙马王堆汉墓有什么好参观的
晏旺鲍答:马王堆三座汉墓墓主下葬年代不同。二号墓墓主轪侯利苍约下葬于吕后二年(公元前186年),三号墓墓主利苍之子下葬年代是西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8),一号墓墓主利苍妻下葬年代可能还要略晚一些。马王堆汉墓还出土了帛书《老子》甲本,但没有摆出来展览,要么是给弄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去了,要么...

18324158821马王堆汉墓位于哪个省
晏旺鲍答:马王堆汉墓先后进行3次考古发掘,墓葬的结构宏伟复杂,三座都是北侧有墓道的长方形竖穴墓,椁室构筑在墓坑底部,墓底和椁室周围,都塞满木炭和白膏泥,然后层层填土,夯实封固。 二号墓是汉初长沙丞相轪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 1、帛书:帛书的字体接近于...

18324158821马王堆汉墓位于什么省
晏旺鲍答:三座汉墓中,二号墓是汉初长沙丞相轪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二号墓墓主轪侯利苍约下葬于吕后二年(前186年),三号墓墓主利苍之子下葬年代是西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前168年),一号墓墓主利苍妻下葬年代可能还要略晚一些。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 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


(编辑:唐政琴)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