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林蛙有怎样的生活周期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5-19
林蛙有怎样的生活周期?

林蛙一年的生活周期
  分为水中生活和陆地生活期两个阶段。林蛙捕食活的食物,主要是节肢动物,其次为蛛形纲和多足纲动物。当外界气温降至10℃以下时,林蛙的活动减少,不再取食。随着温度逐渐降低,林蛙开始冬眠。林蛙的冬眠方式一种在陆地上直接冬眠,另一种是在水中越冬。林蛙进入冬眠期以后,就不食不动,在水中靠皮肤呼吸就能满足自身的耗氧需要。
林蛙的繁殖周期
  林蛙一年只繁殖一次。初生后24个月即可达性成熟,平均每只怀卵量为1000~2000粒。达到性成熟的林蛙4月中旬左右解除冬眠后,于夜间顺水到下游上岸,上岸后即进入产卵   场开始抱对交配。雌性林蛙产卵后不吃不喝,潜伏于松软的土壤、枯枝落叶下进行半个月左右的生殖休眠后转入森林谋生。

林蛙是典型的水陆两栖动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蝌蚪生活在水中:变态后的幼蛙及成蛙生活在森林中,进行陆栖生活;而成蛙在冬季休眠时又是在水中度过。
中国林蛙在长白山区分布甚广,数量很多,其垂直分布范围很广,从山麓一直到海拔1800米左右的高山地带,但以海拔1000米以下的地带数量较多,说明林蛙的生活环境相对较耐寒。林蛙每年的活动极有规律,整个生活周期通常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繁殖期、陆地生活期和冬眠期。
(一)繁殖期
每年的4-5月,河水开始解冻时,山上的冰雪开始融化,沿着山沟下流时,林蛙即解除冬眠。林蛙是解除冬眠最早的蛙类,比青蛙、蟾蜍等蛙类上岸时间早20-30天,北方地区相差更大(所以林蛙的蝌蚪生长时也是最耐寒的)。一般在清明前后,降过第一场春雨后,特别是在雨量较大的夜间,大批的林蛙上岸,在小池塘或水泡子中抱对、产卵。
产卵后,雌雄成蛙很快离开产卵的水域,转到附近的田地、山地、林缘等处,钻入较潮湿而疏松的土层,或钻进石块、树根及枯枝落叶下,进行生殖后的休眠。个别的在水中休眠。待到环境及土壤温度上升(10℃左右)时,休眠的林蛙陆续开始苏醒,并开始进行营陆地生活。
(二)陆地生活期
林蛙成体在春季生殖之后,经过短暂的生殖休眠,从5月初开始至9月末或10月初,在长达5个月左右的时间里,进入森林开始营陆栖生活。林蛙与青蛙等蛙类不同,夏季必须栖息在森林之中,营完全的陆栖生活,在整个陆地生活期,从不喜欢在沟谷的小溪岸边活动,更不喜欢进入河流、水池、水泡、水库等地的水中,而像青蛙则必须生活在水塘、水池或水田等有水的环境中,并经常进入水中生活。
林蛙栖息在离越冬地不远的潮湿的环境,如山坡、树林、农田、草丛等处,以阴凉潮湿的山林背坡居多,而那些郁闭度大、枯枝落叶层厚、空气湿润以及多岩石的阔叶林,更是森林生活的好环境。林蛙喜栖的主要林型是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林内有高大的乔木、中层灌木和低层蒿草的三层植被遮阴。林蛙不喜欢生活在纯针叶林内,尤其是落叶松林。
林蛙对森林的坡向也有一定的选择性。春季气温低,林蛙喜欢在温度较高的南坡活动,且经常在林缘、荒地里活动;盛夏季节多转移到阴坡,生活在阴坡的林下,湿度大,温度较低,无直射阳光,比较凉爽,适合林蛙生活。林蛙对山林地坡度,虽然没有明显的选择,但也似乎有一定的倾向,主要栖息在山坡,不大喜欢有沟谷的水边或山地。
林蛙在山林里活动,有一定的范围和一定的规律,不是漫无边际的四处游荡。它的活动是以冬眠和繁殖水域为中心,在其四周相对固定范围内活动,也就是说,林蛙天然冬眠场和产卵场的四周及附近的树林,即是林蛙夏季活动场,活动范围主要在500-1000米,一般不超过2000米。林蛙一般不越过山顶,但对低矮山岗也能越过。林蛙之所以不能离开冬眠场及产卵场水域太远,主要原因在于动物本能地保持其对生存条件的依存关系,它与其越冬场水源保持适当距离,当秋季气温变冷能准确的回到冬眠场过冬。
林蛙在陆地生活期,大体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上山期。林蛙生殖休眠之后,即5月初开始,大约到5月中下旬结束,历时15-20天。二年生蛙同时进入森林,一年生蛙从6月中旬变态之后,半月左右,即广泛分布于山林之中。林蛙上山主要沿植物带上山,但有时因无植物带只能通过农田进入山林。但农田对林蛙通过不利,特别是大片农田,尤其对幼蛙来说更是天然障碍。当遇到干旱缺雨天气,幼蛙根本无法通过大面积农田,会因干旱而死亡。林蛙一般到生活区期需要一周左右。
第二阶段森林生活期。从5月中下旬到8月末为森林生活期。森林生活期是林蛙生活史中最活跃的时期,也是一年中主要生长发育时期。这个时期,常单个分散生活在茂密的森林各处,主要生活在阴坡林下。它们善于跳跃,并异常机警,4-5米之外即能发现敌情而逃逸。林蛙主要在白天的适宜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才能活动,气温过高,一般超过25℃以上时,基本不太活动,夏季藏匿在倒木或枯枝落叶层下面休息。
第三阶段下山期。从9月开始,气温逐渐变冷,降至15℃以下时,林蛙开始从山上向山下移动。因受低温刺激和缺食影响,迫使林蛙向山下移动,大约在9月15日,大多数林蛙已经移到山下沟谷及河流两岸的森林草丛。甚至附近农田。当气温降至10℃左右,林蛙即陆续入水冬眠,这种冬眠前向山下迁移活动多在晚间进行,但在雨天,白天亦大批往冬眠地移动。
(三)冬眠期
从9月下旬至翌年4月初或4月中旬,长达6个月之久,这是林蛙整个生活史中最长的时期。冬眠是林蛙对外界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没有调解体温和保温机能的林蛙惟有此方式,才能度过严冬。冬眠时期,林蛙不食不动,其新陈代谢降到最低限度,乃至麻痹状态,靠肝脏及脂肪体中贮存的养分来维持生命。林蛙的冬眠主要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开始冬眠时气温必须在15℃,甚至10℃以下,平均水温为10℃左右,当温度降到7-8℃,便进入冬眠状。冬眠场多选择在水流平稳,水流深的转弯处水池中。
水下冬眠是其主要方式,可分为入河期、散居冬眠期、群居冬眠期和冬眠活动期。
1.入河期 :从9月下旬开始至10月初,为期半个月。当气温与水温降至10℃以下时,林蛙就陆续从陆地上进入水里过冬,入河期虽然可持续半个月左右,但在正常情况下,大约有半数以上的林蛙是在一、二天晚上集中入河冬眠。但并不是所有年份林蛙都是在入河期集中入河的。在整个入河期,林蛙在水中生活是不稳定的,水温高出10℃,或白天气温较高,林蛙则登陆上岸,在岸上活动,甚至重新开始采食,或潜伏在水边的石块下面。夜间温度低,就进入水中,在石块等底下潜伏,待气温降低,再次进入水中冬眠。实际上,林蛙在这个时期是营水陆两栖生活。
2.散居冬眠期:从10月初开始到11月初结束,约为1个月时间。这个时期特点是分散冬眠,广泛分散栖息于河流各处,常单独分散潜伏于小河、溪流的较浅水域石块下、沙粒之间,或钻进河岸边水下树根间及水草间。林蛙在散居冬眠期是不稳定的,经常变更生活场所,寻找新的更适宜的冬眠场所。
3.群居冬眠期:从11月之后至翌年3月中下旬,总共为5个月的时间为群居冬眠期,在整个生活过程中,只有此期的林蛙具有明显的集群现象。集群现象是林蛙冬眠特点,是特殊的冬眠现象,实际上是一种集体冬眠,也是林蛙真正意义上的冬眠期。有十几只甚至数百只的林蛙集中到一个冬眠场所(如树洞、石块下面的空隙等),相互拥挤,堆积挤压一起,形成一个蛙堆或蛙团。群居冬眠可以看做是动物的一种适应现象,许多蛙集中在一块,有利于降低新陈代谢,减少体内物质消耗。这对保证林蛙安全过冬,保证生殖细胞的发育成熟,都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群居冬眠并不意味着所有林蛙完全集群,实际集群冬眠仅是其中一部分,尚有相当大的数量仍散居冬眠。
群居冬眠期,其栖息环境与散居冬眠期不同,这时集中在深水区或不结冰的缓水区过冬。在一般正常情况下,林蛙能比较准确地找到安全的越冬地点,不至于因河水干涸而死亡。但在个别情况下或特殊干旱缺水年份,也出现因河水冻干,造成大量冻死现象。林蛙在群居冬眠期,处于深沉的冬眠状态,不经人为触动,一般不出来游动。
4、冬眠活动期 :从3月末至4月上旬,大约10天,是冬眠活动阶段。此期间主要特点是林蛙处于活动期,冬眠群体分散,分散冬眠的林蛙也从冬眠场所出来,在河里短距离游动,但不上岸,仍在水中生活。另外,从生理活动上看,雌蛙处于跌卵期,卵细胞从卵巢跌落体腔,经输卵管道进入子宫,雄蛙精巢发育,精子大量发育成熟,为繁殖期做好生理准备,为繁殖期做好生理准备。林蛙生殖腺的变化,可能是促使其在水里活动的主要因素。
林蛙幼蛙的冬眠方式与成蛙冬眠有所不同。幼蛙没有集群冬眠现象,也没有冬眠活动期。
林蛙除了水下冬眠外,个别可能有地下或枯枝落叶层冬眠的现象。我们曾在野外捕捉到在较厚枯枝落叶层下冬眠的林蛙。


一、养殖中国林蛙场地选择的基本条件
养殖场地必须具备中国林蛙生物学特性的基本要求,即必须有清洁的溪水、茂密的森林、充足的食物和隔断的大山。
1.水源 必须有无污染、清洁、水源充足的河流或山间小溪,并有1m~2m水深的小水湾,以利于中国林蛙的群居和冬眠。
2.森林 在养蛙场周围要有大面积的阔叶林,下面丛生灌木,并有适当的杂草,林内郁闭度大,枯枝落叶层厚,潮湿,以利于中国林蛙的陆栖生活。
3.山岭 中国林蛙在进化史上适应于山地森林生活,因此,为防止养殖的中国林蛙外逃,要选择两山夹一沟、高山连接形成的山梁作为养殖场地,坡向以东南或西南向为好。
4.食物 中国林蛙生长速度取决于食物是否充足及种类的多少,所以养蛙场内及周围要有大量的昆虫繁生,以保证中国林蛙生长捕食之需。成蛙的食物有蜘蛛、蝗虫、蜗牛、蝽象、苍蝇、蚊子、蝼蛄、蛾蝶、金龟子、蚂蚁、蟋蟀、螟虫、瓢虫等;幼蛙和成蛙食物基本相同,只是捕捉12mm以下的小昆虫而已。
二、中国林蛙养殖场的修建
1.产卵孵化池 供雌蛙产卵及孵化蝌蚪之用,面积10平方米~20平方米为宜。池长5m或10m,宽2m,水深0.3m,有渗漏水的地方可以铺设塑料薄膜,并在池周围修筑宽0.6m、高0.5m的土埂。进水口与排水口都建在池的一侧,这样可使池内形成大面积静水区,可以提高水温。进水口与排水口都用塑料网封住,防止蝌蚪外逃。孵化出蝌蚪后可以改作为饲养池。
2.冬眠池供养殖成蛙、幼蛙冬眠之用,冬季池水水深保持在2m以上,池底要有一些树根、石块、瓦片等作为隐蔽物。
三、蝌蚪的孵化与饲养
1.卵块的收集 从清明到谷雨是收集中国林蛙卵块的最好时机。在捞取卵块时,不要碰破灰白色的保护膜,并将发育相同的卵块收集在一起,分别存放。中国林蛙卵块的卵粒全是黑色的,卵盘似网状圆形下沉,每个卵块约有卵粒800粒~1500粒。值得注意的是:青蛙的卵粒为半白半黑,产卵时间比中国林蛙晚1个月~2个月;蟾蜍的卵块为长条串状。
2.卵的孵化 将收集到的、同步发育的卵块按5团/平方米~6团/平方米投放到孵化池中。水温是孵化的主要条件,水温低则孵化时间长,且蝌蚪发育不良,成活率低,所以应尽量提高水温和保持水温恒定,最适宜的水温是18℃~25℃。当水温恒定在18℃时,4天可孵化出蝌蚪;当水温恒定在25℃时,2.5天(56小时)可孵化出蝌蚪。为了提高水温,可用塑料薄膜覆盖在孵化池上方。刚孵化出的蝌蚪静卧在孵化池底或吸附在四周池壁上,6天之内以自身的卵黄为营养,不必投喂。
3.投喂 从蝌蚪孵化出的第7天开始人工投喂,10日龄~20日龄蝌蚪的日投喂量为83mg/只~124mg/只,20日龄~25日龄蝌蚪的日投喂量为125mg/只~166mg/只,25日龄~35日龄蝌蚪的日投喂量为167mg/只~200mg/只。从20日龄开始,蝌蚪喜食动物性饲料,可把鲜鱼、肉等切碎堆放在孵化池边,供蝌蚪食用;同时把蝌蚪喜食的椴树叶、嫩蒿草、稗草等切碎煮熟,堆放发酵后随时投放在孵化池供蝌蚪食用。
4.日常管理 一是要维持和提高孵化池内的水温,可在晚上或阴雨天在孵化池上方覆盖塑料薄膜;二是注意增加池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注水和排水要缓慢,以保持孵化池内有大面积的静水区;三是要防止水老鼠、水乌蛇、其它蛙类、蜻蜒幼虫、水蜈蚣等敌害生物捕食蝌蚪。
5.病害防治 20日龄时,蝌蚪养殖密度不能超过1000只/平方米,要即时将过密的蝌蚪转移到其它饲养池内饲养。蝌蚪养殖密度过大则容易发生车轮虫病,此病表现为蝌蚪尾部发白,严重者全身发白,生长缓慢,最后死亡;防治方法是用硫酸铜0.7g/立方米稀释后全池泼洒,并注意保持池水的清新。蝌蚪期还容易患舌杯虫病,治疗方法同车轮虫病。
四、幼蛙的饲养管理
蝌蚪经过50天~60天的饲养,前肢开始生长而进入变态期,此时应停止投喂人工饲料。
蝌蚪变成幼蛙后,也是中国林蛙死亡率最高的时期,因此要加强管理。蝌蚪完全变态后,3天之内幼蛙必须上岸,且要开始摄食,否则会大批死亡。为帮助幼蛙上岸,可用木板、棍棒等物将其一端放入饲养池中,另一端搭在池埂上,作为幼蛙上岸的跳板,并在池埂上每隔2m左右放一堆豆腐渣或粪便或半发酵的杂草,以招引小昆虫和繁生小昆虫,供上岸后的幼蛙捕食。也可以事先种植密源植物招引昆虫,供幼蛙上岸捕食。
为了提高幼蛙成活率,加速幼蛙生长,必须对变态期的蝌蚪进行人工疏散。方法是在靠近森林边、有溪流处、昆虫多的地方每隔50n~100m挖1个变态坑,面积2平方米~5平方米,深30cm,能暂时存水即可。在变态坑内,前肢形成突起或前肢伸出的变态蝌蚪按120只/平方米饲养,经过3天~4天后变成幼蛙,可以就近上山开始陆栖生活。
五、越冬管理
每年10月上旬(霜降前后),中国林蛙进入冬眠期。为使其安全越冬,要清理河床、溪流或冬眠池,并在河流里或冬目眺中投放大石块,在水流漩涡处或河床拐弯处的岸边挖一些内大口小的人造洞穴,洞口要在水中。也可将一些空洞树干(直径20cm以上)的一端堵住,放入水流缓慢、水位较深的地方,为中国林蛙冬眠作好准备。封冻以后,中国林蛙开始向水位较深的地方集中,转入长期的、深沉的群居冬眠,此时要加强管理,防止被偷盗。
幼蛙生长4年即可收获,每年的9月下旬至10月初是捕捉林蛙的最好季节,这时蛙油肥厚,质量好,产油量高,价格高。

林蛙俗称哈士蟆,黄蛤蟆,油哈蟆,红肚田鸡,医药界又称“田鸡”,是我国的重要经济蛙类。在动物学分类上,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商品名为哈士蟆,其生活周期为:
9月下旬至 10月初从山坡林区迁到河沟附近,陆续进入水底集群冬眠。少数在泥间或树根下越冬,次年清明前后复苏。4月中至5月初是繁殖季节。雄蛙鸣叫,雌蛙闻声而至,抱对者多于黎明前在浅水处产卵。卵群团状,每团1000粒左右,多者达2000余粒。卵团先沉到水底,卵胶膜吸水膨胀后浮于水面。8~20天孵出蝌蚪,1个月完成变态,此时体长约14毫米。抱对个体在完成产卵后休眠10~15天。

这涉及到系统的知识,这么笼统提问很难准确回答。应该把问题具体化。
如果你问的是一年四季中的生活周期,大致如下(因为各地自然气候不同):
东北地区: 清明前后出蛰产卵,经过半个月左右孵化成小蝌蚪,经过50天左右变态登陆成小蛙后登山营陆地生活,秋分前后下山回到水流池塘周边活动,当气温继续下降到10度以下,开始入水进入冬眠。
自然界林蛙需要2(雄蛙)-3年(雌蛙)才能进入性成熟,未达到性成熟的幼蛙在次年完成出蛰活动后直接登山生活。产卵蛙经过产卵后的休眠,再登山活动。


18864422406青蛙的生命周期是
晏养竖答:青蛙生命周期分五个阶段。1、受精卵。2、蝌蚪。3、幼蛙。4、成蛙。5、死亡。自然界的青蛙,一般的寿命为5年左右,人工养殖的可以活13年。青蛙常栖息于河流、池塘和稻田等处,主要在水边的草丛中活动,有时也能潜伏到水中。大多在夜间活动,以昆虫为主食,也取食一些田螺、蜗牛、小虾、小鱼等。所食...

18864422406野生林蛙每年生活的时期划分。
晏养竖答:林蛙水中生活期大体分为四个时期,即入河期、散居冬眠期、群居冬眠期和冬眠活动期。在北方每年秋分后,天气渐寒,陆地上的昆虫日益减少,当气温与水温低于10℃时,林蛙由于受温度和食物的影响,开始由陆地转入水中越冬,这一时期大约从9月下旬开始,到10月初结束,为期半月左右。从10月初开始,林蛙进入...

18864422406青蛙的一年四季是怎样的?
晏养竖答:青蛙的一年四季:春末出洞,夏天繁殖,一开始是小蝌蚪,小学课文里有一篇文章叫《小蝌蚪找妈妈》,说的就是青蛙,秋季成长,冬天冬眠。青蛙秋季多,冬季青蛙冬眠。

18864422406青蛙的生长过程
晏养竖答:蛙一般在4-7月开始繁殖,从卵孵化到蛙要经过蝌蚪期、变态期、幼蛙期、成蛙期,生长周期是5个月左右。在青蛙繁殖季节,雌蛙将卵产在水中,雄蛙随即排出精液。精、卵在体外完成受精过程。受精卵在膜内进行细胞分裂,发育成胚胎。胚胎继续发育,形成蝌蚪,从膜内孵化出来。刚孵化出来的蝌蚪,身体呈纺锤...

18864422406林蛙在森林的生活时期主要有几个阶段
晏养竖答:全年的生活周期可分为水中生活和陆地生活两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冬眠 水中生活阶段是在较深的水域中进入冬眠状态,以渡过寒冷的冬季,一般从9月下旬到翌年4月中旬,历时150-180天。此时的蛤士模多群集于水下穴洞之中,不食少,新陈代谢降到极低水平。从9月中旬开始,气温降到15℃以下时,蛤土蟆开始...

18864422406青蛙生长周期是几个月
晏养竖答:青蛙的生长周期是一个半月,而且卵的发育速度非常快,只需要四天时间就可以孵化出蝌蚪,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主要用肺呼吸,皮肤光滑,背部分布有疣粒,通常栖息在河流、池塘或稻田里,到秋末时节便会蛰伏在水底或洞穴中进行冬眠。青蛙的生长周期是多久 青蛙的生长周期为一个半月,青蛙虫出生的第一天,卵...

18864422406谁知道青蛙的生长周期是多长?
晏养竖答:1.出生 生长发育 生殖 死亡 2.繁殖 生命运动 3.生活 形态 完全变态发育 4.受精卵 若虫 成虫 自然界的青蛙,一般的寿命为5年左右,人工养殖的可以活13年左右.但是各种青蛙的寿命各有长短.一般来说,体型越大的寿命越长.牛蛙可以活16 年

18864422406青蛙的生长周期
晏养竖答:1、生长周期:青蛙一般在4-7月开始繁殖,从卵孵化到蛙要经过蝌蚪期、变态期、幼蛙期、成蛙期,生长周期是5个月左右。2、受精卵:雌雄蛙繁殖时会抱对,雌蛙排卵同时雄蛙排精,精、卵会在水中完成受精作用。3、蝌蚪:蝌蚪是两栖类个体发育的一个初级阶段,早期的小蝌蚪呈圆形或椭圆形,外形像鱼。一...

18864422406林蛙有怎样的生活周期
晏养竖答:次年清明前后复苏。4月中至5月初是繁殖季节。雄蛙鸣叫,雌蛙闻声而至,抱对者多于黎明前在浅水处产卵。卵群团状,每团1000粒左右,多者达2000余粒。卵团先沉到水底,卵胶膜吸水膨胀后浮于水面。8~20天孵出蝌蚪,1个月完成变态,此时体长约14毫米。抱对个体在完成产卵后休眠10~15天。

18864422406林蛙的小知识
晏养竖答:中国林蛙在长白山区分布甚广,数量很多,其垂直分布范围很广,从山麓一直到海拔1800米左右的高山地带,但以海拔1000米以下的地带数量较多,说明林蛙的生活环境相对较耐寒。 林蛙每年的活动极有规律,整个生活周期通常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繁殖期、陆地生活期和冬眠期。 (一)繁殖期 每年的4-5月,河水开始解冻时,山上的...


(编辑:寇烁思)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