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高分]屈原该不该投江?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6
屈原该不该投江?

因为一朝不得志而意志消极,心灰意冷,所以投的江。
一时想不开,或者遇到一点挫折就去自杀,太不值得。
1、屈原到了江边,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身体干瘦。渔夫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浑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夫说:“圣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浑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小酒,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尚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写了《怀沙》赋,然后抱着石头,投汨罗江而死。出自《史记·屈原列传》译文。
子兰让上官大夫到楚顷襄王前谗言,楚顷襄王便将屈原放逐到江南地区,永远不许屈原返回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屈原被放逐后,爱国之心始终不渝,光明峻洁的人格丝毫未变。
3、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百家争鸣,生机勃勃的时代,社会充满着进取的、批判的精神。屈原在政治生涯中表现出来的敢干斗争,决不妥协,上下求索的批判和进取态度,正是当时的时代精神的表现。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楚怀王、顷襄王时期,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更加频繁。强国凭借其强大的国力,加速了统一全国的战争的进程。弱国为抵抗强国入侵,掀起了保家卫国的反侵略战争。在侵略与反侵略的残死较量中,一些爱国志士挺身而出,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时代洪流中。屈原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好死不如赖活,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两种态度都没有错的,不过现在看来更多的还是政治意义上的影响大一些,但也不能仅仅就当这是一场政治秀。
死了名垂千古,不死就算他写出了离骚还是是无用文人一个,,往身后来看,死的却也值得。
还有个问题,就是既然战国七雄都是属于华夏中国,那后世效忠哪个国家不都一样吗。。。

回来看看,我觉得我不同意二楼朋友说的,屈原离骚之所以成为后世的榜样,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他爱国投江的影响使人们衍生的了解并爱好,其实同时代的宋玉等人写的也很好,为什么就比屈原名气小呢?政治跟文学结合起来了啊,同理还有文天祥。还有一个就是气质问题了,屈原爱国,所以写成离骚,如果他不爱国,或者说不爱的那么强烈,不去投江,也就不会写出那么好的作品了。三楼的朋友,有句话叫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因为楚国灭亡的最冤,而楚人性格上也比较强硬,现在的楚孩碃粉度莠道疯权弗护地有人说土话“不知周”(不知道有周朝,因为楚王问鼎中原的典故),大概那时候流传下的。我觉得屈原的死,也正好是一个心理上的刺激,所以秦朝灭的也那么快(项羽是楚将后裔,陈胜是打着张楚旗号起义的),败也由楚。

屈原在当时是报国无门、楚王昏庸,最后被流放,以至于看不到希望,迫不得已,他是当时的牺牲品。1、政治上的失败,屈原是个大政治家、诗人,并且他在楚国还是皇族,所以,在当时的楚国他还是比较受重用的,可以跟楚王同朝议事,并且还掌管着接待“外宾”的权利,可以说,当时楚王还是比较依重屈原的,不过,屈原这个人呢,办事儿不知道迂回,遇到什么看不惯的事情和有错误的朝臣,往往正面与其冲突,这样一来,结怨甚深,屈原还是个替老百姓着想的开明官吏,这也与当时的腐败格格不入,因此,朝中上下都与其意见相左,很多人在楚王面前说他的坏话,结果,他的权利渐渐被楚王削弱了,就是这样,屈原也没有吸取教训,还是写诗嘲讽当时的时政,这更增加了当权者对他的不满。

2、楚王的昏庸,楚王(也就是楚怀王)可以说是个大胡涂蛋,好坏不分,是非不辩,当时秦国有个相国叫张仪,去楚国离间楚齐之间的关系,答应以六城相酬谢,大约有六百里土呀,这是很大的地盘了,楚王便答应下来,并满派人到齐国当面唇骂齐君,就这样,楚齐失合,当楚王派人接收这六百里土地时,秦国翻脸了,只给了楚国六里土地,楚王大怒,重新重用屈原去齐国说合,另一方面,发全国之兵与秦国交战,结果大败而归,但楚王还是不算完,非报这一箭之仇不可,可是楚国的大片土地都被秦国给夺了去,这时候,楚王派使臣去秦国讲和,并且愿意割让土地给秦国,目的就是要张仪。张仪自愿到了楚国,被楚王关进了大狱,本来杀张仪是可以平息楚国的民怨的,可是张仪很聪明,他用重金贿赂楚王的爱妃,在女人的枕边风下,楚王放归了张仪,屈原那时正好从齐国赶回,见到楚王便当殿质问楚王为什么不杀张仪?楚王这才明白过来,派人去追,已经追不上了。秦国当时的国君驾崩后,新君继位,请楚王参加大会商量事情,屈原极力反对楚王去参加,因为屈原知道这是秦国的一计,楚王只要去了,就肯定会被扣下,而这时,楚王的两个儿子,却一至赞成楚王去,其他的大臣也赞成,屈原当时甚至都扯着楚王的衣服不让他走,可是楚王就是听不进去,他认为,秦是大国,不会背信弃义,而他一到约会地,就被秦给扣了,这位楚王,从此就再也没有回到楚国。

3、新君继位,楚王的两个儿子继位,一个是新楚王,一个是相国,他们俩是楚国人最恨的两个人,因为这两个人陷自己的父亲于绝境,自己却继位了,而满朝的大臣,也一致拥戴这两个人,唯一一个反对的就是屈原,但他必竟人单势孤,被新君给流放了,这一流放,就二十几年,屈原当时虽然被流放,但身体和精神却一直很好,只不过就是放心不下当时的朝政,可以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4、楚国灭亡,楚国最终被秦国给灭了,知道国亡后的屈原,万念俱灰,什么想法也没有了,他不愿做亡国之人,宁死也不辱节,就这样,最终投江自尽。

5、屈原之死,可以说是当时腐败朝政的牺牲品,既不逢其时,也不遇其主,可惜一代明士,就这样惨死于江中。

该。他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很不满,希望用他的死来唤醒他们

屈原为楚国左徒(官名)楚怀王让屈原制定国家法令。上官大夫嫉妒屈原,便对王说:屈原说只有他有能力制定法令。楚王对屈原不满!以事其君,馋人间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从这时起楚国已内忧外患!屈原劝不成而投江以引起国军、大臣、有志之士注意!

请回答该的详细理由!


13220802802屈原该不该投江?
岑泰岸答:因为一朝不得志而意志消极,心灰意冷,所以投的江。一时想不开,或者遇到一点挫折就去自杀,太不值得。1、屈原到了江边,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身体干瘦。渔夫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浑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

13220802802[高分]屈原该不该投江?
岑泰岸答:回答:屈原为楚国左徒(官名)楚怀王让屈原制定国家法令。上官大夫嫉妒屈原,便对王说:屈原说只有他有能力制定法令。楚王对屈原不满!以事其君,馋人间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从这时起楚国已内忧外患!屈原劝不成而投江以引起国军、大臣、有志之士注意!

13220802802屈原投江,不赞同,请写出理由。(急用,800字)
岑泰岸答:公元前278年,秦国军队攻破楚国都城郢。当时正被流放的屈原听到这个消息后,投入汨罗江自杀身亡。后世称其忠烈,或云其爱国。然而,我却认为,他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我们知道,战国时期,中国处于分裂的状态。当时所谓的强国有七,分别为、燕、韩、赵、魏、秦。到战国末年,七国中的秦已经非常之强大,有...

13220802802屈原投江值不值?
岑泰岸答:值得也不值得。。。值得是屈大夫 为我们赢得了三天的假期。。不值得是他就算投江自杀也没有能阻止楚国的衰变。。而且正是因为屈原死了 楚国就再无忠臣。。还加速了楚国的衰败。。

13220802802屈原沉江值不值得
岑泰岸答:他投江对我们而言肯定觉得不值,对国家而言意义也不大。。。但是他生前已经完成了很多使命,留下了许多光辉,以这种悲情结局结束很有色彩感。他自己选择,对他而言,我想,他应该是复杂的,但却坚定。

13220802802屈原投江自尽对不对
岑泰岸答:历史没有对与错,只有值得与不值得,在我们今天看来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它的必然性,屈原投江也不例外,你去看看史记中的屈原列传或战国策中有关屈原的篇章,就知道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而这样做又有什么意义,有些历史是需自己品读领悟的,别人说什么都不算,而且当今人们的价值观社会观都与古人有...

13220802802屈原该不该投江?
岑泰岸答:牺牲了屈原一个人,拉动了多少GDP!一个粽子卖一千多!打着屈原的招牌。即便屈原活 到今天,也会悲愤投江的。希望对您能有帮助,祝您愉快罢。

13220802802辩论:屈原该不该投江
岑泰岸答:还有一个就是气质问题了,屈原爱国,所以写成离骚,如果他不爱国,或者说不爱的那么强烈,不去投江,也就不会写出那么好的作品了。三楼的朋友,有句话叫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因为楚国灭亡的最冤,而楚人性格上也比较强硬,现在的楚孩碃粉度莠道疯权弗护地有人说土话“不知周”(不知道有周朝,因为...

13220802802屈原投江的意义何在 我们应不应该支持
岑泰岸答:但我始终认为,有时候,以退为进不失为策略。面对国家和个人的得失,如果我们继续坚持,如果我们不放弃努力,说不定某一天,事情就有了转机,我们就可以看到柳暗花明。屈原当年不跳江,结果又如何?我们不能猜到,但如果爱国,就不应该让自己来决定生死,而应该由国家来决定自己的生死,如将士的战死沙场...

13220802802屈原为啥不该跳江?
岑泰岸答:屈原不该投江。 1)他投江是在选择逃避,他是没有面对现实改变社会的勇气。 2)他可以投靠广招人才的秦王, 应忍辱负重,心存复国大计,不计个人得失。 3)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以屈原的才能和人品,兴复楚国是没有问题的;就算被当权者排斥,他也可以默默等待时机,等自己被重用,毕竟金子总是会发光的。如果不幸...


(编辑:穆晨枝)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