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胜不骄,败不馁,胸中有激雷然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出自哪?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6
胜不骄,败不馁,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大将军也?

出自《庄烈帝 上卷 弱冠天子》

出自《史记》。
原句:胜,不妄喜;败,不惶妥;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尔等得指日可待也!
翻译:赢了,不要太高兴;输了,也不要太气馁。心有大志但表面平静如常的人,才能做大官,有很好的发展。

扩展资料: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黄帝时代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从太初元年(前104年)开始创作,14年后才得以完成。
《史记》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具体介绍如下:
1、本纪
以王朝的更替为体,按年月时间记述了帝王的言行政绩:记载先秦历史(五帝、夏、殷周,秦)5篇;记载秦汉历史(秦始皇、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高后吕雉、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和汉武帝刘彻)7篇。
2、表
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3、书
记述制度的发展,包括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
4、世家
记述子孙世袭的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等重要人物事迹。
5、列传
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重要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史记

这句话出自春秋战国孙武的《孙子兵法》。

原文:胜不妄喜,败不惶妥,胸中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

译文:赢了,不要太高兴;输了,也不要太气馁。胸中有大志而不露声色的人,可成大事,可以尊称他为将军。

《汉书·艺文志》记载:“兵权谋家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八十二篇中的十三篇著于见吴王前;见吴王后又着问答多篇,这句话便是出这之后。

扩展资料:

早在战国时期,《孙子兵法》就曾广为流传。《韩非子·五蠹》称:“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其中,孙指孙武、孙膑,吴乃吴起。

而证实历史上孙武、孙膑各有其人,各有兵法传世的,完全要归功于1972年山东省临沂县银雀山西汉墓中出土的竹简,这是研究《孙子兵法》的重大突破。这批珍贵的残简是现存最古老的《孙子兵法》版本,堪称是“传本孙子兵法的祖本”。

三国时期,注释《孙子》而起了历史性重大作用的军事家是曹操。他曾说:“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子所著深矣。”蜀相诸葛亮也说过:“战非孙武之谋,无以出其计远。”他们对《孙子兵法》高瞻远瞩的谋略是推崇备至的。



这句话出自与春秋战国孙武的《孙子兵法》。

原句:胜不妄喜,败不惶妥,胸中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

白话译文:赢了,不要太高兴;输了,也不要太气馁。胸中有大志而不露声色的人,可成大事(可以尊称他为将军)。

词语解释:

(1)胜:胜利、成功。

(2)不: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

(3)妄喜:出乎常规地沾沾自喜。

(4)遑馁:惶恐气馁。

(5)惊雷:内心澎湃,很激动。

(6)平湖:平静的湖。

扩展资料:

1、“可拜上将军也”典故:

春秋战国,一父亲和儿子出征。父亲位列将军,儿子还是马前卒。战鼓雷鸣的时候,父亲托起箭囊对儿子说:"这是传家的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万万不可抽出来。"

那箭囊极其精美,一眼就知道是上等货。儿子上了战场,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配带宝箭的儿子所向披靡。

鸣金收兵时,儿子禁不住强烈的欲望,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拔出以后,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他意志轰然坍塌,竟惨死于乱军中。

2、相关引用:

西汉 司马迁的《史记》:顺,不妄喜;逆,不惶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

白话译文:顺境的时候不妄自狂喜,逆境的时候不惶恐气馁,安稳的时候不骄奢淫逸,危机的时候不恐惧害怕;胸中有大志而不露声色的人,可成大事。



出自春秋战国,孙武的《孙子兵法》。

原句:胜不妄喜,败不惶妥,胸中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

译文:赢了,不要太高兴;输了,也不要太气馁。胸中有大志而不露声色的人,可成大事(可以尊称他为将军)。

词语解释:

胜:胜利、成功。

不: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

妄喜:出乎常规地沾沾自喜。

败:与“胜”相对,失败。

遑馁:惶恐气馁。

胸中:心里,内心。

惊雷:内心澎湃,很激动。

面:表面,表现出来。

如:像。

平湖:平静的湖。

五、寓意:不要轻易骄傲,也不要轻易放弃,遇事要沉着冷静,喜怒不形于色。

扩展资料:

“可拜上将军也”典故:

春秋战国,一父亲和儿子出征。父亲位列将军,儿子还是马前卒。战鼓雷鸣的时候,父亲托起箭囊对儿子说:"这是传家的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万万不可抽出来。"

那箭囊极其精美,一眼就知道是上等货。儿子上了战场,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配带宝箭的儿子所向披靡。

鸣金收兵时,儿子禁不住强烈的欲望,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拔出以后,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他意志轰然坍塌,竟惨死于乱军中。

此故事引申为主人公没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胸中有激雷然面如平湖者”,最后落败惨死。



“胜不骄,败不馁,胸中有激雷然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这一句出自《庄烈帝 上卷 弱冠天子》。

原句是“胜不妄喜,败不惶妥,胸中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

解释:赢了,不要太高兴;输了,也不要太气馁。心有大志但在表面却很平常(看不出来)的人,可以封很大的官。




15980013945“胜不妄喜,败不遑馁,胸中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出自哪里...
梅童弘答:出自春秋战国,孙武的《孙子兵法》。原句:胜不妄喜,败不惶妥,胸中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译文:赢了,不要太高兴;输了,也不要太气馁。胸中有大志而不露声色的人,可成大事(可以尊称他为将军)。词语解释:胜:胜利、成功。不: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妄喜:出乎...

15980013945“胜不骄,败不馁,胸中有激雷然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出自哪?_百度知 ...
梅童弘答:这句话出自春秋战国孙武的《孙子兵法》。原文:胜不妄喜,败不惶妥,胸中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译文:赢了,不要太高兴;输了,也不要太气馁。胸中有大志而不露声色的人,可成大事,可以尊称他为将军。《汉书·艺文志》记载:“兵权谋家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八十二篇中的十三...

15980013945胜不骄,败不馁,胸中有激雷然,可拜上将军。
梅童弘答:“胜不骄,败不馁,胸中有激雷然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这一句出自《庄烈帝 上卷 弱冠天子》。原句是“胜不妄喜,败不惶妥,胸中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解释:赢了,不要太高兴;输了,也不要太气馁。心有大志但在表面却很平常(看不出来)的人,可以封很大的官。《庄烈帝 上卷 ...

15980013945“胜不骄,败不馁”的下句是什么?
梅童弘答:“胜不骄,败不馁”的下句是:心有惊雷而面如潮平者,可为大将军。胜不骄,败不馁;心有惊雷而面如潮平者,可为大将军。出处是《孙子兵法》。原句是“胜不妄喜,败不惶妥,胸中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译文:胜利了,不妄自狂喜,失败了,不惶恐气馁,胸有大志而不露声色的人,可...

15980013945胜,不妄喜。败,不惶馁。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是如何解...
梅童弘答:胜,不妄喜;败,不遑馁;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解释:赢了,不要太高兴;输了,也不要太气馁。心有大志但在表面却很平常的人,可以有很大的发展。《孙子兵法》中觅得原句,曰:胜,不妄喜;败,不遑馁;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此外,《史 记》中亦云:顺,不妄喜...

15980013945胜不骄败不馁,下一句是什么
梅童弘答:心有惊雷而面如潮平者,可为大将军

15980013945胜不骄败不馁下一句是什么
梅童弘答:《孙子兵法》中觅得原句,曰:胜,不妄喜;败,不遑馁;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此外,西汉司马迁《史记》中亦云:顺,不妄喜;逆,不惶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胜不妄喜,指取得成功不狂妄自大,骄傲自满。而失败了,不意志消沉,一蹶不振。

15980013945"胜不妄喜,败不惶馁,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出自哪里啊?_百...
梅童弘答:出自《史记》。原句:胜,不妄喜;败,不惶妥;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尔等得指日可待也!翻译:赢了,不要太高兴;输了,也不要太气馁。心有大志但表面平静如常的人,才能做大官,有很好的发展。

15980013945胜不骄,败不馁,胸中有激雷然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
梅童弘答:出处是《孙子兵法》。原句是“胜不妄喜,败不惶妥,胸中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

15980013945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是什么意思?
梅童弘答:“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的意思是心中藏着惊天伟业的人是不会把自己的情绪都表现出来的,这样的人就可以拜上将军衔,建功立业青史留名。一、出处 都梁小说《血色浪漫》中郑桐在北大读研究时对钟跃民说的。二、原文 胜不妄喜,败不慌馁,胸藏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三、翻译...


(编辑:宿伟沾)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