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分析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5-31
导读:《木兰诗》这篇文章主要要求我们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富於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学习目标】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反复诵读,并背诵全诗;
3、体会本文排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4、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富於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5、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
  【文学常识】
1、花木兰的故事源于《木兰诗》,《木兰诗》选自 朝·郭茂倩编的《 》,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叙述了古代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
2、乐府是汉朝的音乐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专门收集民歌,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成为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
3、乐府诗的特点
(1)叙事性强,人物性格鲜明和完整的故事情节。
(2)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描写人物,如个性化的对话,人物行动和细节的描写等。
(3)形式多样。有四言、五言、杂言。五言是乐府民歌的创新。
(4)有丰富奇特的幻想,具有浪漫色彩。
4、互文:这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互文”现象。所谓“互文”,即上下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错、互相补充的。
互文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是指一联中的两句词语意思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修辞手法。(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一、积累下列知识:
1、读准下面黑体字的字音。
机杼( ) 可汗( ) 鞍鞯( ) 辔头( ) 燕山( )
鸣溅溅( ) 鸣啾啾( ) 胡骑( )戎机( ) 朔气( )
红妆( ) 金柝( ) 著( ) 傍地走( )
  二、初读诗歌,疏通文意:
1、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1)木兰当户织: (2)唯闻女叹息:
(3)问女何所忆: (4)旦辞爷娘去:
(5)朔气传金柝 : (6)策勋十二转:
(7)赏赐百千强: (8)着我旧时裳:
(9)雄兔脚扑朔: (10)胡骑:
(11)万里赴戎机 : (12)关山度若飞:
3、《学习辅导》P22第3、4题
4、词类活用
(1)愿为市鞍马( )
(2)策勋十二转( )
(3)当窗理云鬓( )
5、文言句式
(1)倒装句:问女何所思
(2)省略句:愿为市鞍马
6、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三、再读诗歌,把握内容:
1、根据自己的理解,复述木兰故事。
2、根据概括各段内容填空,理清课文情节。
代父从军→( )→( )→还朝辞官 →( )→比喻赞美,讴歌英雄
3、详略分析: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
  四、品读诗歌,赏析人物:
(一)品读:(提示: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作用?)
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牀,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5、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探究:
6、《学辅》P23、第11题
7、“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有什么表达效果?
8、最后一段可否删去?为何?
(二)人物赏析:
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请用准确的词语概括木兰的形象。
  五、总结全文: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巾帼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在一起。
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刚毅勇敢、淳厚质朴,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的优秀品质。
艺术特色
1、叙述情节详略得当,突出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2、具有民歌风格。(语言生动质朴,运用顶真、问答、排比、复沓、对偶等句式)
3、风格明朗刚健,质朴生动。
  六、拓展延伸,巩固练习
(一)、列举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
(二)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1)《木兰诗》中描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操办军备物资急切而又井然有序的诗句是
(3) 《木兰诗》中描述木兰矫健的英姿和行军之快的诗句是
(4)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和恶劣的环境的诗句是
(三)选择题:
1.对“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一句中的“大”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 )
A.表明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 B.“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
C.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 D.意思是非常、十分。
2..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3.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4.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 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
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 D.写行军旅途的欢快。
5.朗读下列语句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
A.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D.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18993124465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分析
安疯泽答:4、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富於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5、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 【文学常识】 1、花木兰的故事源于《木兰诗》,《木兰诗》选自 朝·郭茂倩编的《 》,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叙述了古代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

18993124465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案范文精选
安疯泽答: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案范文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 二、教材分析: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记叙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 故事 ,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坚毅、勇敢、机敏活泼、不慕高官厚禄、热爱和平的任务形象。本诗为乐府民歌,具有浓郁的民歌特...

18993124465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范文
安疯泽答:1.本诗诗韵婉转,琅琅上口,学生易记易背,课前要求学生先背诵,可以采用以下三步法:①利用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粗读课文,了解大意;②分段细读,抓住叙事诗的特点,概括故事大意,明确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③再读成诵,抓住诗中对木兰的心理、动作等描写的诗句,分析木兰的形象,进而正确把握诗的主题。 2.能复...

18993124465木兰诗教案及反思
安疯泽答:《木兰诗》反思1 随着新《语文课程标准》的制订、颁布及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是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了用武之地,特别是在多媒体支撑条件下的语文课堂,越来越呈现出生机,焕发出活力。我们只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努力去挖掘教学中的各种课程资源,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边得丰富多彩;我们也只有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去做,才...

18993124465语文《木兰诗》教案大全
安疯泽答:分钟 自制多媒体课件 《木兰诗》教学设计 一、概述 《木兰诗》这首诗是 七年级语文 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第十课)。《木兰诗》的教学共分为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歌内容,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学习古...

18993124465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设计
安疯泽答: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我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参考!教学目标:1、当堂背诵这首诗。2、整体把握故事情节。3...

18993124465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
安疯泽答: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 [教学目标及重点] l.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3.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课 2.一课时 [媒体设计] 1.多媒体:选取材料制作成...

189931244652022下教资面试:初中语文《木兰诗》教学设计
安疯泽答:1.观看影片《木兰从军》节选部分,体会木兰的爱国之情。2.背诵本诗;比较阅读《诗经》中刻画人物方法的异同。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首叙事诗歌,在理清本文的叙事情节之外,还要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以及分析人物形象。本堂课的教学,主要抓住塑造木兰形象的手法,体会木兰的人物魅力。七年级的...

18993124465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案设计
安疯泽答: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 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教学重点: 1、 故事情节和木兰形象。 2、 记叙的详略处理 3、 对偶和排比 教学难点: 记叙的详略处理 教学设想: 1、这...

18993124465初中语文《木兰诗》优秀教学案例
安疯泽答:昨天我们已“认识”了花木兰,今天我们还要进一步学习《木兰诗》。 二、 详略分析,挖掘主题 以下问题的设计,纯属抛砖引玉,上课时可根据需要灵活运用。建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1、我们上节课(昨天)已熟悉了课文的情节,(以多媒体出示上堂课学生概括的每自然段意) 放映中点击“情节”,链接演示课件第20页 (课件出现...


(编辑:都询复)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