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不是说众生平等吗?经书中却总有对女人的歧视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7
佛渡有缘人?不是说众生平等吗?为什么有歧视如题 谢谢了

你好,也许这只是个人理解的问题罢。佛家讲“佛渡有缘人”与“众生平等”并不矛盾啊,没有“歧视”的说法的,佛是神圣的,但人却是被表面的“现实”迷住了的,如果没有缘分的话人是很难相信佛所说的话的,也就很难渡化的,但也不是绝对的,因为众生有平等的选择机会,也就是说在信不信神信不信佛方面众生是有平等的选择机会的,所以有“众生平等”的说法。其实那缘分也是之前佛以人的形象在人间的时候结下来的,那时谁也想不到的,所以也有个选择在里面,有人善待,有人恶待,都是人自己的选择啊,没有什么不公平啊。就象今天一样,有人选择行恶,有人选择行善;对于真相,有人选择相信,有人选择不相信,那都是人的选择啊,都是公平的。你要勇敢地选择信神,并向善,不断了解真相,才有好的将来啊。是吧?

出自佛经《华严经》 佛说众生平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能德性,与佛无异,只因妄想不能证得。

  阿弥陀佛!读经不能死在句下,如果单看表面,就错解如来真实义了,楼主读过《易经》,那么你说“潜龙勿用”是什么意思?中国的汉字,有许多是会意字,佛讲法也是一样,许多是权说(http://baike.baidu.com/view/1014987.htm),我们应该深入的去学习,前面两位同修所讲很对,下面是净空法师在《地藏菩萨本愿经》的讲记,对我们理解很有帮助。

  【若有女人。厌女人身。尽心供养地藏菩萨画像。及土石胶漆铜铁等像。如是日日不退。常以华。香。饮食。衣服。缯彩。幢幡。钱宝物等供养。】

  我们一直念下去好了。

  【是善女人。尽此一报女身。百千万劫。更不生有女人世界。何况复受。】

  这一段是转女身。这一桩事情,现代的社会跟从前社会不相同,古老的社会在中国、在印度,也可能他方世界都相当类似,女子在社会上地位比较低,所谓是男女不平等。可是在现代社会不相同,跟从前不一样了。过去佛在经里面讲,女身比男身障碍多、烦恼多、情执重,所以佛在《玉耶女经》里面说,有十桩事情女子常常忧虑的。第一个是出生的时候,父母不欢喜,母亲生了儿子非常欢喜,生女儿的时候,欢喜心就减低很多。第二,这是在过去社会里面,父母家人对女孩子的管教要严格的很多,纵然在成年都不能够见外宾,外面的宾客,她是内外有分,这是常常怕见人。其次到出嫁的时候,父母也增加忧虑,总是要离开父母家亲眷属,这是佛法里面讲的「爱别离苦」。嫁出去完全要看丈夫、看家人的脸色,许许多多的障难。少年的时候父母管束,出嫁的时候丈夫管束,到老的时候儿孙管束,所以苦处很多,所以不愿意女身。在现在这个观念跟从前不一样了,我们了解这些状况。但是这里头最重要的一桩事情,是告诉我们业力可以转变,我们要懂这个道理。连身的形都能转变,何况我们讲的容貌、身体的体质,那当然是更容易得多了,要晓得这个道理。这里头所说的无非是一个原理,境随心转,心能转境,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行。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这个不奇怪呀……

因为佛经认为人身本来就不干净,而身为女身有月事,男的没有谁会有月事吧?所以女身比男身要多花些时间来保持干净的,这样的话,离干净的形式上就要远了一些呀,所以比丘出家受具足戒有250条戒律,而比丘尼出家受具足戒有348条戒律,就是要保持从形式上保持身体的净呀。

可是没有歧视的意思,佛性是人人皆有的,不分男女。而且成佛与否与男女也无关系。

楼主听说过龙女成佛么?《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中就有这个故事,8岁的婆竭罗龙女,因献宝就成佛了。弟子阿难和释叶还纳闷,为什么她身为女身能成佛,而自己身为男身却尚未成佛,佛说道的就是成佛是看对佛法的了解而不是看男女的……

另外对于回答者:kale1646 - 江湖新秀 四级所说的,释迦牟尼说的不是每句话都正确。因为释迦牟尼没有成为佛之前,释迦牟尼本人也会说错话,而得道成释迦牟尼佛了,当然说的就是正确的了。什么叫得道,就是通晓了世间一切诸法,能通晓一切诸法的就自然不会说错话了;会说错话的就是没有通晓一切诸法的。我们不用怀疑佛,人人都能成佛,何必自己执迷呢?

佛有多少是真话,只有佛自己知道。在现在的信佛人看来,佛每句话都必须是真的,又有几个人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过呢?真与假本是相生的,如同善不能离开恶而独立存在,如果佛说的都是真的,那可能吗? 诸位不妨反思一下,是佛自己不说假话,还是某些人不许佛说假话,以至与把佛的善意谎言都当真呢? 依我看来,佛的话真的好,假的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颗心是不是真的。我也有与楼主同样的疑问,在佛住世的时代,确实是女人受歧视的,社会地位很低下,所以佛这么说,显示出这是佛教救赎众生的一种博爱,但拿到今天来说,这就确实是对女性的歧视了。怎么说呢?谁让佛生在那个年代了呢?呵呵

佛说的是娑婆世界的真实现状,并非歧视,佛不能说慌啊。

你如果把《地藏经》认真看了,你应该看到,佛同时也说了,如果仍然喜欢女身,那么多称颂地藏菩萨名号,来世仍可得女身,并且相貌端庄,并常生富贵或帝王之家。这说明佛并不歧视女身,但同时佛也以其无比的大智慧看到了,要改变娑婆世界男女众生不平等的现实,是非常困难的,原因正如楼上所说的,生理方面的,心理方面的,社会关系方面的都有。

佛教徒睁眼说瞎话 歪理邪说
“女身比男身在修行上有更多障碍,且本来就是业力重才投女身,菩萨在修行到一定阶次,都会舍弃女身。上辈子做坏事业障重,这辈子才会当女人承受生育之苦。”意思是是女性本性本身就是如此不堪上辈子造孽 这辈子当女人 所以佛给女性制定严厉的规矩 说这是在帮助女性成佛 佛教的歧视 确凿无疑 并且佛教徒玩人逻辑 把自己也给绕进去 把性别歧视归结于女性天性不堪
佛教为了广结缘 也是为了顺应时代发展 抬高女性 让现在的佛教徒女性忘乎所以了


18280183900佛不是说众生平等吗?经书中却总有对女人的歧视
臧师枫答:这一桩事情,现代的社会跟从前社会不相同,古老的社会在中国、在印度,也可能他方世界都相当类似,女子在社会上地位比较低,所谓是男女不平等。可是在现代社会不相同,跟从前不一样了。过去佛在经里面讲,女身比男身障碍多、烦恼多、情执重,所以佛在《玉耶女经》里面说,有十桩事情女子常常忧虑的。...

18280183900??佛说:众生平等。这句话出自哪一本经书?
臧师枫答:出自佛经《华严经》佛说众生平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能德性,与佛无异,只因妄想不能证得。

18280183900请教,众生平等的意思?出自经书中吗?还是出自哪里?
臧师枫答:这是佛教的教义,因为佛教认为,一切万物,从性上讲是完全一样的,都由自性遇缘化现而成,又都因为条件的分解而消灭,当然从外相上讲各个又都不一样,这是一个统一体。 金刚经说:诸法如义,就是说万法一如,平等无差别。

18280183900??佛说:众生平等。这句话出自哪一本经书?
臧师枫答:出自佛经《华严经》 佛说众生平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能德性,与佛无异,只因妄想不能证得。

18280183900生老病死 三界轮回 无可避免 众生平等皆相出自哪部经书
臧师枫答:大毗婆沙论卷七十八、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六;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四等介绍了生老病死,人生的八苦等。无量寿经,地藏经,楞严经等介绍了有关轮回的事情。华严经讲了众生平等。以上都是举例子,不是完全的出处。就好比问要做一个好人,坚持正确的人生观是哪本书里讲的一样,没有特定的出处。

18280183900新人关于佛教的一个小问题
臧师枫答:再来,真正的悟,无关性别,无关年龄,无关学历,无关生存经历,也无关智商(这是指高智商未必就能悟,不过太低变成障碍也不行)另外,为什么众生平等?佛所说的平等,其实是真如平等。佛和一切众生皆有相同的真如性(佛性),所以,以佛眼来看,他实在是和众生一样无二无别,因为真如平等。这是究竟...

18280183900生老病死 三界轮回 无可避免 众生平等皆相出自哪部经书
臧师枫答:举例来说,中阿含卷七分别圣谛经、大毗婆沙论卷七十八、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六;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四等介绍了生老病死,人生的八苦等。 无量寿经,地藏经,楞严经等介绍了有关轮回的事情。华严经讲了众生平等。以上都是举例子,不是完全的出处。就好比问要做一个好人,坚持正确的人生观是哪本书...

18280183900看了一堆的经书,我可能还是浅薄,想问个问题
臧师枫答:因为那不叫同情怜悯,而是看来本就该如此。既然没了同情怜悯也就没了强弱之分,也就不存在什么众生不平等了。其次,我个人认为佛教中倡导的众生平等也是一种虚妄,佛教的根本教义在于开脱,给人心灵与安慰,为人类脱离精神的痛苦牵线搭桥。所以我觉得,佛教倡导的众生平等只能说事精神开悟上的人人平等。

18280183900宗教问题
臧师枫答:8.佛法讲众生平等。众生本来都具佛性,将来也会成佛,因此礼敬众生就是礼敬诸佛。9.佛陀在佛经中说了很多当时人们无法理解无法相信的东西,如一杯水中有八万四千虫,胎儿不同时期的样子,地球坏时天上出现多个太阳(从一日到七日)等等,如果是为了欺骗众生,劝导众生而故意编造,这不是恰得其反吗?...

18280183900...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你信吗?佛不是倡导众生平等吗?
臧师枫答:话不是释迦牟尼佛刚降世的时候说的,而是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觉悟后的第一句话。此话不存在贡高我慢的问题,因为“唯我独尊”的“我”不是指本人的小我,而是广大众生的大我。每一个众生觉悟后,就摆脱了各种物欲、迷惑和假象的束缚,天上地下还有什么能够控制你?谁还能够控制你呢?那不是唯“...


(编辑:濮阳图)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