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心经的精髓是什么!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2
佛法的精髓是什么?

佛法的精髓是整个宇宙人生的核心真相——唯是一心。这个心不是人类用来思考问题的意识心,也不是心脏那个心,而是能生万法的第八识心。三界万法都是这个心所出生的,包括我们的身体、心理、外在的宇宙物理世界。参禅的人就是要找到这个心。众生为什么会成佛也是因为这个心。详细的修行方法,我推荐大家看一本书《实证佛教修行方法》。可以网上搜索请书的方法。

佛家心经?你是指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还是以禅宗六祖慧能为代表的佛心宗?其实差别也不大,总的来说,佛家认为,世间一切用六识(眼耳鼻舌身意)感知到的事物其实都是虚幻的,都是自心对外物的一种自然反应,并不是外物的本质(外物本身不是虚幻的,但是我们感知到的只是外物的表象或者说是部分特征)。“心如明镜,映照虚空”,镜中出现的事物只会是虚像,而非实体,所以功名利禄、七情六欲、荣辱得失都是虚幻的,就像若风在玩lol,不论这一局打的多么精彩,五杀六杀七杀甚至10杀,玩玩这一局之后,下一局仍旧是从零开始。虽然感知虚幻,但是心得体会是不会随一局游戏结束而消失的,这一场场游戏就似一次次轮回,我们可以享受游戏过程中的乐趣,但真正宝贵的是用心总结的经验教训。如果真有轮回(哥们已经先行觉醒,可以感知到一些灵异事物,我可以告诉你,轮回确实存在,灵魂一般是不灭的,在人间的过程就像一局游戏),那么唯一可以保留到下一世的便只有灵魂及铭刻在灵魂中的“心得”。“心得”并非记忆或者经验,而是能够使心灵升华,灵魂凝实的体悟,佛家称为”慧根“或是“般若”,高僧离世留下的舍利子即是这种体悟的“虚像”。
另外,其实人世间并无真正的善恶,若是真正的恶,又怎么会“投胎做人”?做恶只是因为情节需要,社会要发展,必须要有动力,善恶、正邪之争就像正反物质湮灭一样,为社会发展提供动力,那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不正是为了给所有人以感悟和升华么?所以佛家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并非世人认为的怙恶不悛。
总之,佛家认为,在人间只是一个历练的过程,为的是让你提升境界,凝练灵魂,所以不必拘泥于各种表象,好好活着,多多体会,勇于尝试,才能获得更多的体悟。

【心经为般若法门精髓】 现在退而求其次,再讲佛法的般若智慧,般若正见。你们都知道般若,也都会诵
心经,今天就传一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修证圆通法门,但要以诚敬虔求的心情来
听,是依法,不要依我。能不能有所心得,看你们的福德智慧。 随时在戒定慧中的人,没有不成就的,拿着记录簿,拿着笔也可入定。用时提
起,不用就放下;如果这样用功修持多好呢!然而人们在放下不用的时候,“小
人闲居为不善”,成了小人,妄想纷飞,那就不对了。 心经般若法门是大乘道六度最后成就的大法,所谓三世诸佛以般若波罗密多故,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修般若无法成就。学佛不是迷信的信仰,那是普通宗
教。学佛要你怀疑,要有问题,例如生死问题,自我问题等等。要你观察透澈,
而以智慧成就,不是迷信成就,这得靠般若。所以般若法门是佛法的中心点,渐
次演变为法相唯识,乃是般若的发挥。般若法门因龙树菩萨大加宏扬而光芒万
丈,即如中国的禅宗,有时也被称为般若宗,另外更有一个别名──心宗,一切诸
佛之心中心法。般若法门中大般若经有六百卷,都是告诉一切众生如何以智慧成
就法身解脱的法门。而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一卷,便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浓缩精
要,至于般若法门精髓的精髓,中心的中心,则是中译习诵的二百六十个字的心
经,加上题目总共二百七十个字。 先念经题“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为什么有这部经?是佛的大弟子舍利弗,
问佛修持般若法门成就的方法,佛乃叫观自在菩萨答覆这问题。舍利弗问,观自
在答,记录下来成为经典流传后世。过去我讲过很多次,现在再来教大家做般若
观法,就是前面所提迅速发起菩提心。 首先要了解原经文字。“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
一切苦厄。”这是第一段,注意最后一句“度一切苦厄”。我们如果拿佛学的教理
来研究,佛的一切说法,有两条路线,其一始终以小乘四谛法“苦集灭道”为基
础,世间一切皆苦。烦恼也是苦,生死一大苦,有生必有死,生老病死等无不是
苦。如何了苦?如何了脱?若不能了,怎么才得了?除非得道,灭了所有妄想烦
恼,灭了所有业力作用,方能解脱一切苦,离苦得乐。但是一切凡夫众生以苦
为乐,积集一切苦,拼命去追逐痛苦之事,当成现实之乐,所以佛说众生颠倒。
如何了苦?

天无天心,不成天。地无地心,不成地.《佛心》*……密…*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阐述大乘佛教的空和般若思想的经典,又称《佛说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简称《般若心经》、《心经》。本经是大品般若及小品般若的实相教理,是《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加以浓缩后成为二百余字的极精简经典,因此是般若经系列中一部极为重要的经典。
汉传佛教中《心经》常见的版本为玄奘译本,其经文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提纲挈领,直明“第一义谛”,集中展现了般若学的精髓,是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诵的佛经之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句即出自该部经文,阐明五阴(色受想行识)乃至十八界万法,与诸法空相(没有独立、常存不变的自性)实乃不一不异之中道。

“远离一切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我觉得这句话算是比较有总结性的 最后那段经文也很重要


15821275435佛经的精髓是什么?
黎物钱答:《法华经》的精髓如下:十方三世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中的诸佛世尊,都在以佛法极大地利益众生,使众生悟入佛之知见,这些佛随顺众生不同的根性,以无量无数的善巧方便、种种的因缘、种种的譬喻言辞为众生演说诸法。所演说的法都是唯一的佛乘,众生从诸佛处闻法修习,终将获得一切种智。舍利弗,所有过...

15821275435佛经的精髓是什么?
黎物钱答:《法华经》的精髓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十方三世无量的诸佛都在利益众生,使他们悟入佛之知见,这些佛根据众生的不同根性,使用无数的方便方法、各种因缘和比喻来演说诸法。这些法都是佛乘,众生从诸佛那里听闻法义并修习,最终将获得一切种智。舍利弗,所有过去、现在、未来的诸佛只是在教化菩萨,所说...

15821275435《心经》的精髓是什么
黎物钱答:《心经》的精髓是般若。《心经》上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度一切苦厄,是我们学习佛法,修学心经的目的,我们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就要像观音菩萨一样,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才能度一切苦厄。在《心经》中,最重要的两个字就是“般若”。般...

15821275435圣宇法师讲楞严经修行的精髓是什么
黎物钱答:1. 楞严定,又称为佛定的孙裤,即是金刚喻定。2. 此定如金刚般坚硬且锐利,能破除一切烦恼。3. 修行者通过此定,可以断除极微细的烦恼,达到各自的最高果位。4. 在声闻乘中,阿罗汉向的最终阶段通过此定,可断除烦恼。5. 在菩萨乘中,等觉位通过此定,可断除烦恼。6. 金刚喻定被视为三乘...

15821275435心经的精髓是什么!
黎物钱答:就法身解脱的法门。而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一卷,便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浓缩精 要,至于般若法门精髓的精髓,中心的中心,则是中译习诵的二百六十个字的心 经,加上题目总共二百七十个字。 先念经题“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为什么有这部经?是佛的大弟子舍利弗,问佛修持般若法门成就的方法,佛乃叫观...

15821275435道德经的精髓是什么
黎物钱答:所以道没有任何具体的属性,老子形容道:“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道只能是恍恍惚惚的一片混沌。所以道可以称之为“无”,魏晋时期的天才哲学家王弼在注解《道德经》时,提出了以无为本的思想。王弼说:“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

15821275435道德经的精髓是什么
黎物钱答:《道德经》的另一个精髓是“道可道非常道”,其中的“道”是指“无为而治”和“顺应自然”所遵循的自然规律和宇宙真理,而“可道非常道”的意思是用语言描述这种宇宙真理和规律难以精确传达。因此,这本经典更多是在探索抽象概念和哲学思想的内涵,而非提供具体的行动规范。《道德经》的另一重要精髓是“...

15821275435道德经的精髓是什么
黎物钱答:道德经的精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本无名,字之曰道。道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不因人而改变。而道德经全本其他的都是以道的存在而做出道的规律的存在。顺应道的规律,老子以生死、阴阳、盛衰、强弱、刚柔……等来解释和认识...

15821275435道德经的精髓是什么
黎物钱答: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道”是浑全之朴,“众妙之门”。“道”生成了万物,又内涵于万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万事万物殊途而同归,都通向了“道”。

15821275435圣宇法师讲楞严经修行的精髓是什么
黎物钱答:圣宇法师开示楞严经修行的精髓:《楞严经》中讲到,阿难虽然多闻,不知修行,未得楞严大定,也不能成就,他由此才懂得只多闻不修行是不行的,一人吃饭不能让众人都饱,每一个人都要修,自己吃自己饱,只听别人讲饭菜是不能饱的。因此我们现在知道了,修行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闻思,一个是修证。


(编辑:贡奇视)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