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5-24
问题一:意象和意境的区别举例 可以追溯到先秦哲学,如老子的“大象无形”说实际上就是指意境。“境”或“境界”原指修行者领悟佛法所能达到的境地,语出佛经,为南朝诗学借用。如刘勰《文心雕龙・隐秀》评诗,有“境玄思澹”之语,可见意境说初见端倪。王昌龄的《诗格》首创了“意境”一词。到了唐代,皎然在《诗式》中提出“取境说”,即由境而来,由思而来。权德舆提出“思与境谐”的理论。司空图《诗品》提出“境生于象外”之说。刘禹锡发展了“境生于象外”之说。宋人严羽《沧浪诗话》中提出“言有尽而意无穷”之说,对意境理论的形成多有探讨。到了清末,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集其大成。王国维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 *** 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当代文艺理论家宗白华说:“意境是情与景(意象)的结晶品。”概括起来,意境就是“情由境生、情景交融”的那种艺术境界。
意境与意象的关系,根据童庆炳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到:首先,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是一种氛围。其次,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正确的把握二者都需要想象,即形象思维。这就是说,在文学创作中,总是意象在先,意境在后。是先有一个个意象在作者的脑子里,然后组合融合化为一种意境。
意象与意境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它们有其相通、相似的一面,但又属于两个不同的美学范畴,有着各自独特的内涵和审美特征。同时,意境和意象有着包容和被包容的关系,意象无穷的张力形成了意境整体上无穷的魅力,意境的形成包含了许多客观存在的物象。它们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赖的关系。就是说,没有意象,难以组合融合成一种意境;而如果没有意境,那些物象只是一盘散沙,没有灵魂。它们的区别在于:
第一,意象是以象寓意的艺术形象,意境是由那寓意之象生发出来的艺术氛围。可以举例说明:如白朴的《秋思》:“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鸥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绿叶黄花。”共并列了十二个意象,虽也鲜明生动地呈现出绚丽的秋色图,但并无饱满深挚的情感,缺乏“情与景”“情与理趣”的自然融合,就无法构成“诱发”人想象的“审美空间”,缺乏意境,当然就难以感人了。再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一首通过一组意象有机组合而成为优美意境的杰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散曲营造了一个游子思归而不得、触景生情的凄凉悲清的意境;为了完成此意境的营造,作者构筑了“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等意象,把意象直接连缀,产生的悲凉气氛就是意境。通过这两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意象与意鲜明区别。 第二,意象是实有的存在,意境是虚化了的韵致和意味。比如海子的《日记》,这是他死前青海德令哈写的一首诗。如果单个地挑出来那些意象,就是:德令哈(地名)、戈壁、草原姐姐、泪滴、荒凉的城等。然而,作者通过这些意象,一一组合起来,表达了对“姐姐”念。请看原诗:“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草原尽头,两手空空。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除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德令哈......今夜,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这是唯一的,最后的,草原。我把石头还给石头,让胜利的胜利。今夜清稞只属于她自己。一切......>>

问题二:古诗词中意象与意境联系和区别 意象和意境是诗家写诗、评论家评诗经常用到的两个术语,也是我们欣赏古诗词时必须要掌握的两个的重点,更是要分辨的两个难点。比如全国语文高考卷曾考过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折柳”在这首诗里就是一个意象,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指曲名,即一支汉乐府古曲《折杨柳》,此曲抒写的是离别行旅之苦。二是指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在古诗词学习和鉴赏中,类似“折柳”的意象还很多。下面谈谈有关意象和意境问题。
意象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诗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艺术中国网 art/ ]
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词人的怅惘心境正是由“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意象来表达的。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花”、“江水”两个意象就足以说明白居易的快乐生活。再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就能知道所传达出来的是伤别情怀。
意境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再如贺铸《青玉案》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三个意象组成一个整体,艺术地回答了“试问闲愁都几许?”它不是三个意象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境界:闲愁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的满城飞絮,若凄清迷茫的黄梅时雨。
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主要则看意境。由诗味到诗美,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离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却是意境。
常见意象的寓意
古诗中的意象,一般有相对固定的寓意,如“梅”是“孤独”、“寂寞”、“孤芳自赏”、“高洁伟岸”的代名词;“蝉”是“惜时光”、“痛别离”、“苦远游”、“感身世”的同义语。
【......>>

问题三:意境和意象有什么区别 意象与意境在诗词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各有特点,又相互联系.
何为意象?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它渗透了作者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一般说来,在创作时诗人都会借助客观事物来抒情言志,化客观事物为意象.
如“月亮”是一种客观事物,但诗人把它写进诗词,用以表示皎洁、清冷、团聚、离散等情调,它就含有了诗人的情感意趣,就成为意象了.又如柳代表送别,草代表离情,月代表怀人和思乡,雁代表思乡和漂泊,菊代表高洁、隐逸、飘零,竹代表正直、谦虚,落叶代表悲秋、失意,阑干代表思念、寂寞和离愁等.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一个个意象:“空山”、“明月”、“清泉”、“山石”、“竹林”、“浣女”、“莲叶”、“渔舟”……这些自然物象被诗人摄入大脑,加入自己的主观之情,就构成了生动的意象,整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表现诗人自愿隐入山林,过隐居生活的惬意心情.
在诗词中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诗篇中常常可以构成不同的意象.如“柳”:朱淑真《送春》中“楼外垂柳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柳”是抒写春光易失的意象;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是哀婉凄切,恋恋不舍的别离意象;白居易的“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柳”是窈窕多姿的美女意象.可见意象是客观事物与情感的有机结合,是作者的艺术创造.
意境是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种美好的艺术境界.它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意象只是构成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单位,意境是由一个个意象及其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如《天净沙・秋思》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十个意象来表现凄凉萧瑟的秋天,营造出游子凄凉孤寂、悲秋思乡的意境.一首好诗就是一幅优美的画,因而读诗要用形象思维,把握一个个意象,使语言文字转化成可见可感的生活意境.要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善于捕捉形象,领略意境,让诗中描绘的声、光、色、态,像电影画面一样在头脑中显现出来.当我们读到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时,眼前就会出现这样一幅图景:诗人告别好友之后,不忍遽然归去,却呆呆地伫立江边,看友人扬帆远去了,于是再登楼远眺,只见长江如带,一泄千里,友人之帆顺流而下,越去越远,渐渐消逝在蔚蓝色的天幕下,只见长江滚滚东流.通过这幅意味深长的图景,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孟浩然有多么深厚真挚的友情.其实,诗人看到的又何止是江水?这又何尝不是诗人对孟浩然的滚滚不尽的友情呢?
意象是融入作者情感的客观事物,意境是诗词的艺术境界,意象构成了意境.要正确地把握这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阿健208 2014-11-26

问题四:什么是意象,什么是意境,两者的关系 “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是一种氛围。其次,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正确的把握二者都需要想象,即形象思维。这就是说,在文学创作中,总是意象在先,意境在后。是先有一个个意象在作者的脑子里,然后组合融合化为一种意境。 ”
这是童庆炳先生对意境与意象关系的界定

问题五:诗歌的意境,意象和感情的区别 意境是指诗歌给人营造的总体环境,读者感观。意像通常指诗中某一物暗指其他,或许诗歌本身意外言外,另有所指。而感情也是诗人创作时所带的情感,这种情感直接影响到全诗意境,也是意像的真正面目(或者说内涵)。


19464123265意境和意象有什么关系
杭通诞答:意象不是意境,但与意境有密切的关系。意境是整篇作品主观思想与艺术形式溶于一体的环境,是整首诗歌的整体画面、完整形象的表现。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艺术境界的“细胞”,是意境的“零部件”,是意境创造的基础。综而言之,两者应是全部与局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般地说,若干个和谐统一的意象构成一个...

19464123265什么是意象,什么是意境,两者的关系
杭通诞答:“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是一种氛围。其次,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正确的把握二者都需要想象,即形象思维。这就是说,在文学创作中,总是意象在...

19464123265意境与意象的关系?
杭通诞答:不是说只有艺术家才有体会,我们都是血肉之躯,都是有思想的人哦!有思想就说我们会有感想咯,所以平庸如我的人都能体会得到. 意境是意象得升华,就是在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咯. 看文章的时候,捉住文章的主干看咯.

19464123265浅论诗歌中“意境”和“意象”的关系
杭通诞答:从空间角度来说,意象偏重于横向,意境则偏重于纵向。如“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主要是以意境为主,意象辅之,体现一种跨越时空的景致;而屈原的《天问》主要是横向性的意象排列,意境稍逊。第二,意境是意象的升华,它是主体心灵突破了意象的域限所再造的一个虚空、灵奇的审美世界。只有当“意”突破了“象”的...

19464123265境生于象外? 解释一下
杭通诞答:境生于象外”,出自唐代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境生于象外”,是中国画论关于意境论的一个重要论点。境离不开象,又不等于象,而是超越于画中物象之外的深层意蕴。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和艺术创作的一个核心问题,它是诗画艺术的灵魂,历来被艺术家视为最高的美学追求。中国绘画不仅要求形似,且求...

19464123265文学意象与文学意境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杭通诞答:意象与意境在诗词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各有特点,又相互联系。何为意象?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它渗透了作者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一般说来,在创作时诗人都会借助客观事物来抒情言志,化客观事物为意象。如“月亮”是一种客观事物,但诗人把它写进诗词,用以表示皎洁、清冷、团聚...

19464123265意象与意境的关系是什么
杭通诞答:意境是以意象的存在为前提的,意境只是由意象衍生出来的一种艺术氛围,是意象的升华。所以,没有意象或没有好的意象,就不可能营造出好的意境,也就不可能形成好的诗篇来。以上就是我为大家分享的《意象与意境的关系是什么》,希望大家在平时的考试中就加以训练,这样我们在高考中就会比较从容了,祝大家...

19464123265急需各位高手帮忙:简答,意境与意象的关系;怎样理解心物交融;辞达思想的...
杭通诞答:意境与意象的关系,根据童庆炳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到:首先,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是一种氛围。其次,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正确的把握二者都需要...

19464123265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和联系
杭通诞答:意境与意象之间存在着相互补充和相互作用的关系。意象的运用对于形成和加强意境起着重要的角色。适当的意象可以增添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让读者更深入地把握和理解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思想。意象也受到意境的引导和塑造,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会影响作者选择和运用哪些意象来构建作品的形象世界。近...

19464123265文论中,典型、意境与意象三者之间的关系与区别。拜求高手!急!急!_百度...
杭通诞答:要创造诗歌的意境就必须处理好意、象之间的辨证关系。这一关系,从内容上说,表现在物与志、景与情、事与理、人与意的辨证关系;从形式上说,表现在藏与露、虚与实、跳与联的辨证关系。只有从内容、形式上处理好意象之间的辨证关系才能创造出诗歌思想意义与艺术形象高度合一的艺术境界——意境。 意境是作者把自己的...


(编辑:毛浅蓝)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