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蛤蟆先生看心理医生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0
蛤蟆先生这个主人翁原本是英国一本童话书《柳林风声》里的动物主角,作者是一个心理咨询师,他为了方便人们理解,就借用了这么一个动物形象。

故事以抑郁的蛤蟆先生为开始,讲述了蛤蟆先生在小伙伴们的帮助下,开启了10次心理咨询的过程,随着每周一次的心理咨询,我们读者也逐渐走入蛤蟆先生和心理咨询师的世界,在故事中被作者高超的心理辅导技巧所折服和治愈。

作者罗伯特.戴博德是英国资深心理咨询师,从业多年,书的背后有一段话特别令人动容,特摘抄如下:

第一次见到心理咨询师,蛤蟆先生问他:“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

咨询师站定了,直视着蛤蟆先生的眼睛说:“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

对于看不到人生希望的人来说,这是一段非常有力量的话,给人以安慰。等读完整本书,你会发现,作者并非虚言,我们确实有能力走出困境,如果你决心要改变的话。

整本书的结构,大概分为3个层次,一是讲述儿童自我状态的章节,二是父母自我状态,三是成人自我状态。最后在这3个层次的基础上引伸出“人生坐标”的概念。

儿童自我状态里,儿童有天生的基本情感,如同你在生活中所见到的儿童一样,他们充满快乐和深情,同时,经常因为得不到满足而愤怒,碰到小狗死亡了又容易悲伤,还会恐惧怕鬼,这4样基本的情感就是我们天生就会的情感。

因为是儿童,毫无自保能力,一切的生存需要都需要依靠父母,所以从婴儿期到4、5岁的样子,我们会发展出顺从父母或大人的行为,比如同意父母的意见,试图取悦父母,在父母还没有发火前赶紧道歉,我们的生存本能驱使我们去顺从,也去依赖父母,如果成年后,我们依然想依赖某个人(比如男朋友),说明我们处在儿童自我状态里,没有真正长大。

我们在社交场合中,如果也总是附和他人,如果每次道歉的都是自己,如果总想让对方开心,宁愿委屈自己,这就意味着我们将小时候依附于大人的顺从行为带到了成年,我们小时候迫于弱小的生存压力所采取的生存策略就一直被保留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影响着我们的行为。

具体拿愤怒来说,幼小的孩子是对抗不了大人的,但是他也有天生的愤怒情感,这个时候怎么办呢?我们都见到过不买玩具就在商场的地上撒泼打滚的小孩,其实撒泼就是孩子在表达他们的愤怒,欲望不被满足的愤怒,我们成年后也会条件反射开启撒泼无理取闹的行为,类似的行为还包括叛逆、怄气、任性、郁闷、拖延、厌烦、退缩。愤怒其实就是输家对赢家不满所做出的反应。

父母自我状态,是与儿童自我状态截然不同的反应,儿童是弱小的,父母则是强大的,我们在与父母的生活过程当中,潜移默化中就会习得父母为人处世的态度,我们会像一个法官一样,老爱批评别人做的这不好那不好,想想父母是多么严厉吧,辅导孩子做作业,父母都能愤怒得升天了。

长大后在生活当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看上去很权威,老是一副居高临下模样的人,老板不断苛刻员工,那些狼爸虎妈,永远都像法庭的审判长一样,忙着给你定罪和惩罚你。我们就可以说这是处在父母状态里的人,就算是儿童状态里的人,他也有父母自我状态的那一面,那个不断批评和惩罚的对象就是他自己,自我批评,自我惩罚更加可怕。

最后一个层次的就是成人状态里的我,处在成人状态里,既不用紧张于来自父母严厉的声音,又不用蜷缩在卑微的儿童情绪里,我们身心放松,能够在当下去思考,去认清现实,并基于理性去决定做什么。

三个层次每个都有其必要,但就重要性来说,只有处于成人状态下,我们才会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儿童状态奔波于情绪,父母状态忙着批评教育,只有在成人状态我们才能活在当下。

学了这三个状态不是为了给谁贴标签,只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我们自身的行为,当你碰到一个人总是喜欢数落别人,你就知道他处在哪一个状态里,又或者她试图当小丑去取悦别人,你就知道她一直活在小时候的行为模式里,不曾长大,甚至你能因此预言这个人的一生将是幸福还是悲惨。

我们老是说识人,什么是识人之术?不是认识那些表面的行为,而是从根上看到这个人的一切行为是基于什么信念,他是认为自己弱小还是认为自己强大,基于这个信念他就会做出自证预言的事情,祥林嫂认为自己的一生是悲惨的,她逢人就说自己不幸,结果真的就永远不幸了,她条件反射的选择了自己不幸的人生,没有人逼她,但她这样不断的上演了自己不幸的人生(逢人就说)。

人生坐标,是在这三个层次上综合的概念,你认为自己的人生处在什么位置?如果你此刻在看这篇文章,给你4个选择,通过你的选择,就能带有预见性的观看到你未来的人生。

纵坐标上面一端是“我好”,下面一端是“我不好”,横坐标右边是“你好”,左边是“你不好”,这里的好和不好,代表一切你认为的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比如你认为自己的人生是幸福的,这是好的,你认为自己一辈子过得悲惨不幸,这是不好的。

这四个象限里,你会选择“我好,你不好”?还是“我不好,你好”?又或者我们都好/都不好?每个选择都是小时候你认识世界的方式,这样的认识会伴随你长大,并影响你一生。

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这是一句很老套的话,可是如果你想改变你的人生剧本,你想变得开心快乐,必定要经历行为和态度的改变,这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勇气和决心。很多人永远都上演着一幕剧本,比如永远过年和老公大吵一架,永远只看到别人不好的一面,尽管最后的结果是家庭不和睦,人际关系不和谐,但她还是一如既往,因为不用大脑思考的儿童状态和父母状态实在是太轻松了,如果想获得幸福的人生,一定是要走上一条艰苦的改变之路。


17510722210读书笔记||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元贡雨答:蛤蟆本来是一个很热气又爱时尚和冒险的家伙,可是他最近陷入了很抑郁的状态。他的朋友们觉得应该去帮帮蛤蟆,所以,河鼠、鼹鼠和獾就带着蛤蟆去找心理咨询师苍鹭了。01 鼹鼠一个人出门去蛤蟆庄园找蛤蟆,可他到蛤蟆庄园的时候才发现,以往繁荣精致的庄园如今竟得黯然失色。他见到蛤蟆时也是大吃一惊,...

17510722210《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
元贡雨答:《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1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一本借以童话《柳林风声》的角色书写的一本大众心理学著作,故事内容以活泼开朗的蛤蟆先生患上抑郁症,朋友们劝他去看心理医生,然后在与心理医生苍鹭的对话中逐渐与自己和解,放下小孩子的心性,找到真正成熟的自己这一条线展开。主要表达的是原生家庭给人带...

17510722210童话世界的心理咨询故事——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元贡雨答:一本薄薄的小书,一群来自童话《柳林风声》中的小动物,为了他们的好朋友蛤蟆,再次聚首在英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戴博德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里。富三代蛤蟆拥有大隐于市的被称为“绅士官邸”的豪华庄园,平素衣着光鲜、痴迷汽车、充满活力和生趣,如今神色黯淡、衣衫邋遢、悲伤忧郁。在几个朋友的...

17510722210读书笔记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元贡雨答:开始时间:2022年1月4日 结束时间:2022年1月5日 蛤蟆先生似乎遇到了什么问题。他不再说说笑笑,而是整天待在乱糟糟的房间里,无精打采。他的朋友们建议他去做心理咨询。第一次咨询:初见咨询师 蛤蟆来到心理咨询的房间,等待着心理咨询师苍鹭的训诫,可什么动静都没有,房间里紧张的气氛使蛤蟆相当不...

17510722210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笔记)
元贡雨答:说心里话,他看上去更友善、更平和,没以前那么烦人了。 第十一章 蛤蟆先生的选择 自我状态的三位一体,分别是父母、成人、儿童状态。这个三位一体也代表了人格的结构。 ‘成人自我状态’指我们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它让我们能应对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现实状况。 意思是,在这个状态下,我们能计划、考虑、...

17510722210《蛤蟆先生去看心里医生》心理分析
元贡雨答:鼹鼠就在这种心情下向蛤蟆庄园走去,路上遇到了兔子们。兔子很有礼貌地问候他,他也顾不上搭理。他知道,自打他住到了河岸,就赢得了他们的尊重,没人会再像以前那样问他收过路费。他们敢!可他仿佛听到其中一只兔子阴阳怪气地说:“这可就奇怪了。鼹鼠一个人出门?还真是少见啊!”又是在这样...

17510722210读书笔记——《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元贡雨答:说回故事,鼹鼠想到已经很久没有见过蛤蟆了,想去看看发生了什么,结果发现蛤蟆庄园一片破败,而蛤蟆缩在一团破布中间,同庄园一起失去了颜色。后来,鼹鼠河鼠和獾发现了一则心理医生的广告强烈建议蛤蟆去看。 心理医生是苍鹭,第一次见面,苍鹭问蛤蟆为何而来,蛤蟆不想面对,说:其实他不想来,但是朋友们觉得他必须得来,为...

17510722210《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学会为自己负责,走出低落的情绪
元贡雨答:我们可以按照《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书中的方法,从以下小事开始做起,养成一些好的习惯。首先,我们要停止自我批判。 不知你有没有注意过,当发生了不好的事情时,别人还没说什么,我们就开始自责。尽管自责的情绪是正常的,可是我们经常会一直自责,不停地批判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可是这样下去,...

17510722210读书笔记|《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元贡雨答:第十一章:蛤蟆先生的选择 第十二章:说出人生故事 第十三章:人生坐标与心理游戏 第十四章:赢了游戏,输了自己 第十五章:最后一次面谈 第十六章:道别与新生 一口气读完了这本最近很火的小书,通俗易懂,不枯燥,用讲故事的方法带你旁观了蛤蟆先生患抑郁症后心理咨询的过程。介绍了一些心理学常用技术和概念。对心理咨询...


(编辑:贾呼闻)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