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笔记)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8
罗伯特·戴博德

第三章 初见咨询师

最后一次面谈将回顾我们在之前的咨询中做了哪些事,你学到了什么,你也可以考虑制订将来的计划。”

第五章 成长的寓言

'儿童自我状态’,是由我们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包含我们小时候体验过的所有情感

儿童的基本情感快乐和深情愤怒悲伤恐惧

理解你的童年就是理解你自己的关键线索

我们都会因为某些词或某些场景而触发童年的感受

第六章 探索童年

如果这个人确实没有力量,就必须学习顺从压迫者。不然可能无法生活下去

如果你被迫顺从某个人,就意味着你不与他争辩。你照他们说的去做,而且同意他们的想法

第七章 愤怒的表现

“顺从行为”的那一页,标题下面写着“同意”“取悦”“道歉”和“依赖”。

“你得学习如何不带攻击性地发火。”

撒泼正是表达愤怒的一种幼稚的方式。就像孩子听到大人说‘不行,你不能这样!

所有这些行为策略实际上都是从我们童年发展而来的防御机制,用来保护我们免于受到危害

当成年人怄气、撒泼、郁闷或是厌烦的时候,我们会想他们究竟是行为不当,还是在无意识或无法控制地重演童年的行为模式。

第八章 意外访客

想到自己园艺活儿那么差劲,蛤蟆感到羞愧难当。

第九章 秘密协议

PLOM代表了四个英文单词,意思就是‘可怜弱小的我呀’

为什么你总是遇到类似的事情?这些事情最后都让你显得很蠢,让对方占了上风,让你感觉又变回小时候那个可怜弱小的自己,到底是纯属倒霉,还是因为你用某种方式和对方共谋了这件倒霉事儿?”

你偷偷地或无意识地配合对方,来给自己制造不快,这就是在玩心理游戏,而且在游戏里输的人才算是赢家。

越是能帮助你深入自我的概念,也越容易引发激烈的阻抗

因为这些概念最容易打破我们的心理平衡,它们最有可能带你走向深层的蜕变,而这个过程往往是痛苦的,我想你现在也感受到了。我们看到的自己,并不一定总是我们喜欢的样子。从当下的你,变成你想成为的自己,必定要经历行为和态度的转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勇气和决心。所以蛤蟆,你现在应该懂了,为什么你会拒绝打开这扇学习之门,因为它通向一条艰苦之路。”“但这扇门也可能通向深刻的领悟。”

处于‘父母自我状态’时,我们表现得正如自己的父母

我们绝不是父母的翻版。虽然父母对我们影响极大,但每个人自身的独特性确保了我们不是父亲或母亲的复制品,而是独立的个体

“爱批评人”“愤怒”,还有“严厉”这几个词。

挑剔型父母

困惑是学习过程的第一阶段,这说明固有知识的局限开始被打破了。你要直面新的信息,这些新的信息会挑战你现有的观念和行为模式。由此产生的焦虑是让你改变的动力,很可能也会开启你的创造力。

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第十章 午餐聚会

蛤蟆沿着河岸去河鼠家的路上时感到非常敏锐,仿佛卸下了习惯已久的盔甲。他的各种感官,尤其是视力,似乎格外敏锐。草木的颜色分外鲜艳,以前怎么没发现绿色的层次这么丰富。他能感受到外界万物的存在了,对四周环境也非常敏感。他发现自己边走边检视着内心的感受,就像飞行员升空前检查设备一样仔细

我觉得如果见到他,我准会输。我的确很幼稚,我承认,确实是这样。所以我给他留了张便条,告诉他经过再三思考,我不会辞职,因为我身体好多了。如果他愿意,可以等到九月董事会重选时毛遂自荐,到时再见分晓

我也有这个毛病,就是听不完,有时候会想当然,乱说话,被领导批评好多次

“他更会倾听了,”鼹鼠回答,“这是关键。他开始懂得倾听,而且看上去是真的能听进我们的话。以前,你连一句话都说不完,他就来插嘴。说心里话,他看上去更友善、更平和,没以前那么烦人了。”

他开始懂得倾听,而且看上去是真的能听进我们的话。以前,你连一句话都说不完,他就来插嘴。说心里话,他看上去更友善、更平和,没以前那么烦人了。

第十一章 蛤蟆先生的选择

自我状态的三位一体,分别是父母、成人、儿童状态。这个三位一体也代表了人格的结构。

‘成人自我状态’指我们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它让我们能应对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现实状况。

意思是,在这个状态下,我们能计划、考虑、决定、行动,我们能理性而合理地行事。处于这个状态时,我们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能为自己所用,而不再被脑子里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相反,我们能思考当下的状况,基于事实来决定要怎么做

只有在‘成人自我状态’里,才能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

只有当我处在‘成人自我状态’,才能更好地了解自我

因为只有在那个时候,你才能思考当下的事情,评估自己的行为,或者倾听别人对你的看法而不马上驳斥,当然这一点很难做到

我认为没有人能‘让’我们产生什么感受,除非他们用蛮力胁迫你。说到底,是我们‘选择’了自己的感受。我们‘选择’了愤怒,我们‘选择’了悲伤。

我们自己选择了抑郁?不开心

我认为没有人能‘让’我们产生什么感受,除非他们用蛮力胁迫你。说到底,是我们‘选择’了自己的感受。我们‘选择’了愤怒,我们‘选择’了悲伤。”

别人或许会影响或说服你,可最后,是你自己在决定要选择什么样的感受

你还要为自己的不快乐责怪别人多久

我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还包括你自己的情绪,这才是成年人会做的事情。

如果你为自己负责,就会认识到你对自己是有自主权的。因此你就知道自己有力量来改变处境,更重要的是,有力量改变你自己。”

一开始我也特别想让别人懂我,后来,我给别人说事情,想知道他们都是怎么处理的,然后选择一种自己愿意的方式。

我想,其实我特别想。我想把我的整个人生经历说给你听。我还从没对别人说过。倒不是我的人生有多精彩,实际上很平常,我只是想有个机会把我经历的事儿跟别人说一说,一次就好。这样你就能懂我了。

我想,其实我特别想。我想把我的整个人生经历说给你听。我还从没对别人说过。倒不是我的人生有多精彩,实际上很平常,我只是想有个机会把我经历的事儿跟别人说一说,一次就好。这样你就能懂我了。

第十二章 说出人生故事

印象里面的童年只是和奶奶两个人,想吃好吃的,奶奶没有钱,去地里捡知了皮卖钱,卖个十几块,舍不得花去买两块钱的油条豆腐脑喝。

父亲只有到周末才下楼,作为独生子,我只能和保姆还有母亲待在一起。母亲永远都在忙,以至于我大多时间都是独自待着,黯然神伤。”

我这一辈子都是别人在替我做决定

我发现自己也是这样,我喜欢唱歌,可能更多想听别人夸我,声音真好听,我去参加营养学的课程,也是想听别人说我笔记做的真好,太容易被别人影响了,别人夸我我就开心,批评我我就不开心,我知道有点病态,可是又控制不了

“每次我都会找一件自己擅长的事情去做,我希望别人能看着我说:‘看看蛤蟆,多棒啊!

“每次我都会找一件自己擅长的事情去做,我希望别人能看着我说:‘看看蛤蟆,多棒啊!

“非常有趣,”苍鹭回答,“但关键是,你能由此学到什么?”

第十三章 人生坐标与心理游戏

某些人、某些事件,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是怎样影响着他。

看到自己倾向于怎样行事,也看到一个事件是怎样引发另一个事件

找到事件之间的联系,能客观地去看,而不再感到内疚

为什么有些事情会以那样的方式发生,以及它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所谓活得真实,就是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这能打破从童年延续而来的因果循环,让真实的自我摆脱过去经历的束缚,在自由中成为真正的自己。

从出生到大约四五岁的时候,发生的一切都对你影响重大,还影响了你后来的成长,牵涉到你怎样看待自己和别人。

童年的经历如此强大、如此鲜活,于是便塑造了每个孩子对世界的独特看法。换句话说,外面的世界变成了在我这里的世界

恐怕没有别的办法。每一个生命一定都得经历开始、中间和结束这三个阶段,而开始的阶段会显著地影响后来的阶段。因此你对世界的看法是在人生的最初阶段里形成的。”

第一个问题是:‘我是怎么看自己的?我好吗?’

第二个问题是:‘我是怎么看别人的?他们好吗?’

好’可以指任何一种具体的好,‘不好’可以指任何一种具体的坏

一切的关键就在于那是‘人生坐标’。一旦我们在童年决定用哪种态度和观点,我们就会在随后的人生里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这些态度和观点,变成我们存在的底层架构。从那以后,我们便建构出一个世界,不断确认和支持这些信念和预期。换一个词来说,我们把自己的人生变成了一个‘自证预言’

第十四章 赢了游戏 输了自己

有些人会竭尽所能地选择记住那些悲伤和不快乐的事件,而忘记或忽略美好的时光

他们认为自己的人生被不好的力量影响,无法掌控人生,这让他们焦虑,觉得自己不够好

我好;你不好

处于这个心理坐标的人常常会占据权力和权威的制高点

这些施虐者利用任何时机来制造一些能让他们评判和惩罚别人的情境。

“因为愤怒能够非常有效地抵抗抑郁。愤怒的人从不觉得内疚,因为他们总在怪罪别人。他们自卫的方式,是把自己内在的恐惧对外投射到别人身上,这样就能把对自己的怒火转向别人。”

理解我们自己的行为

第十五章 最后一次面谈

时间在他面前蔓延,如同没有路标也没有尽头的沙漠,每天的生活只剩空虚,人生的意义无处可寻。

要继续成长和完善就得有目标,而要实现目标就必须好好工作。

当你有恐惧感时,焦虑的念头就会跑到你的意识层面,让你没办法放松。就好像它们在你心里拉响警报,告诉你大事不好了,希望你能做点儿什么

我好;你也好,其实是一种发自内心信念的行为

高情商的人是怎么样的?

他们都有强大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情感。他们能管理情绪,能从悲伤和不幸中重新振作。但也许最重要的是,他们能控制冲动,也懂得延迟满足,从而避免轻率的决定和不妥的行为

一个高情商的人能辨识他人的感受,这种技能称为'共情'

情感智力能让你在自我成长和完善的路上走得更远,因为它将带你从独立的个体走向共生的关系

共生性则体现出成熟和自我接纳,还包括求同存异地接纳他人。共生性可以让你在社交和工作上与别人有效联结,协同合作

第十六章 道别与新生

人们太容易让重要的事件就这么过去,忘记关注或为它们庆祝,也许是因为我们通常都只在事后才明白它们有多重要。


13895041363读书笔记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冯咐泡答:蛤蟆先生似乎遇到了什么问题。他不再说说笑笑,而是整天待在乱糟糟的房间里,无精打采。他的朋友们建议他去做心理咨询。第一次咨询:初见咨询师 蛤蟆来到心理咨询的房间,等待着心理咨询师苍鹭的训诫,可什么动静都没有,房间里紧张的气氛使蛤蟆相当不舒服。苍鹭希望蛤蟆想清楚,究竟是谁需要做咨询,谁...

1389504136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笔记)
冯咐泡答:我发现自己也是这样,我喜欢唱歌,可能更多想听别人夸我,声音真好听,我去参加营养学的课程,也是想听别人说我笔记做的真好,太容易被别人影响了,别人夸我我就开心,批评我我就不开心,我知道有点病态,可是又控制不了 “每次我都会找一件自己擅长的事情去做,我希望别人能看着我说:‘看看蛤蟆,多棒啊! “每次我都会找...

1389504136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书笔记
冯咐泡答:儿童自我状态,在童年的时候经历的事情,有好有坏,我们在过去学会的事情,和我们现在的行为出奇地相似。这也是让人惊讶的是我们成年后有多少行为是从童年学来的。童年体验到的最强烈的情绪,不可避免地变成我们成年后经常有的感受。同时理解你的童年是理解你自己的关键线索。3.父母状态 父母其实拥有巨大...

13895041363读书笔记|《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冯咐泡答:第十一章:蛤蟆先生的选择 第十二章:说出人生故事 第十三章:人生坐标与心理游戏 第十四章:赢了游戏,输了自己 第十五章:最后一次面谈 第十六章:道别与新生 一口气读完了这本最近很火的小书,通俗易懂,不枯燥,用讲故事的方法带你旁观了蛤蟆先生患抑郁症后心理咨询的过程。介绍了一些心理学常用技术和概念。对心理咨询...

13895041363【读书札记】《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冯咐泡答: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就是抖音推送之一,非常简单的一本书,三天时间看完。本着将读书的意义最大化,做一些重点摘抄:1. 蛤蟆一向是大家的开心果,一点儿小事就容易兴奋,如今却可怜巴巴的,之前他就不是真的开心果,外强中干。2.只有你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取悦...

13895041363《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书笔记
冯咐泡答:2.一阵惊愕的沉寂,连蛤蟆都直了一下身子。在场没有谁真正清楚心理咨询意味着什么,只知道这是针对经历过严重或可怕事件的人们进行的一项神秘的活动。 3.就这样,在朋友们的一连串电话联络,约定日期,施压恳求之后,蛤蟆来到了一个叫“苍鹭小筑”的大房子。 4.咨询师用了“合作”一词,这意味着不管咨询中发生什么,蛤...

1389504136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书笔记Day4
冯咐泡答:书籍:《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者:Mocy 日期:2021.11.14 页码:P81—P156 收获:继续摘录几个触动点:1.蛤蟆,理解你的童年就是理解你自己的关键线索。弗洛伊德说,本我所在,自我相依。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自己,就需要跟自己的情绪做联结,并理解这些情绪。如果否认它们,不论是无视还是压抑,...

13895041363【180】《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书笔记(二十三)2022-02-05_百度...
冯咐泡答: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读书笔记一:2022年1月30日星期日 前情与导读 1.蛤蟆先生是一个热情、时尚又爱冒险的家伙,惹出不少的麻烦和笑话。他的朋友们决定出手相助,其中包括智慧又威严的獾、关心朋友但有点絮叨的河鼠,还有体贴善良的鼹鼠。他们商量来商量去,决定督促蛤蟆重视这个问题,并带去...

1389504136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书笔记
冯咐泡答:鼹鼠尤其记得蛤蟆对汽车的痴迷,还有他像模像样的兜风装扮:宽大的格子大衣和斗篷、亚麻面料的长风衣、一顶反戴的配套鸭舌帽、一副护目镜。和这一身行头相配的,是一副大大的黄色皮革长手套。=== 2021年9月26日星期日 下午11:02:13 因此“你感觉怎么样”对蛤蟆而言确实是种新颖的问话,尤其是当提...

1389504136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书笔记
冯咐泡答:所以,我们需要心理咨询师,需要心理咨询师带领我们去发现自我。就好像书中的苍鹭,总是在问蛤蟆先生“你现在是什么感觉”,这其实就是在引导蛤蟆对自我进行探索。我的第二个感受是: 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原生家庭》里面有句话:“你的那些灰暗的、一直以来难以被别人和...


(编辑:厉果金)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