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了解自我的状态,学会长大成人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0

第一次看到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这个书名时,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一样,觉得这本书是一本童话故事书,不太适合成年后的自己。最初我也是抱着这个想法,因此一直没有看这本书。

后来,得知《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和经典童话故事《柳林风声》有关后,我对这本书开始感兴趣。看完书的简介,这才知道,原来我误会这本书了。虽然这本书用了《柳林风声》故事中的人物,但这是一本了解心理咨询的入门书籍。


因此,在看完《柳林风声》后,我开始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如果你没有读过《柳林风声》,那也没关系,你依旧可以读懂这本书。因为是用蛤蟆先生咨询的经历来讲述心理学概念,所以在读的时候,你不仅会被有趣的故事所吸引,而且会好奇我们如何应用书中的心理学知识。


作者罗伯特·戴博德是一位心理学研究者,他的研究经验非常丰富,不仅出版过两本专业的心理学教科书,而且还致力于让更多的普通人来了解心理学知识。


因此,在《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书中,你可以了解到许多心理学知识。借由这些心理学知识,你可以更加了解自己。为此,在这里跟大家分享让我印象深刻的心理学知识, 即自我状态的三位一体,包括儿童、父母、成人三种状态。


看到“儿童自我状态”时,你是不是也很好奇,我们明明已经是成年人,早就不是孩子了 ,怎么还会有“儿童自我状态”?这其实指的是虽然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但是我们有时候做事或者感受都像个孩子一样。


儿童自我状态包含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自然型儿童。 现在我们可以思考下,儿童有哪些基本 情感 ?我们会想到儿童会快乐、悲伤、害怕,也会愤怒。当一个人处于这些 情感 中,我们可以理解为,现在这个人处于自然型儿童的状态里。


另一种类型是适应型儿童。 当儿童感觉不到父母的爱和包容时,或者父母很严苛时,他们就会调整自己,学着适应父母对他们的方式。因此,适应型儿童经常表现出顺从的行为。比如,凡事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为了让父母高兴,试着取悦他们;即使自己没做错事情,只要父母不高兴,就会主动道歉等等。因此,在成年后,如果我们发现自己经常顺从他人,可能就处于适应型儿童的状态里。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发现,虽然我们现在已经长大成人,可是我们有时候,还在沿用童年遗留下来的某些行为模式。比如,儿童生气的时候会任性,会撒泼怄气。成年后的我们,有时气急了,也会用这种方式来释放愤怒。可是我们都知道这样做的后果。 我们是不是有更好的方式来释放愤怒,来面对问题,而不是像个孩子一样?



既然儿童自我状态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好,那我们让自己尽量表现得像父母那样,是不是就会好一些?在我们看来,父母经历多,他们经验丰富,能判断对错。


但是,有时父母会很严苛。他们对我们要求严格,我们做错事会批评我们,有时说话还会带着怒气。以上这些都是“挑剔型父母”的表现。如果你发现身边的有些人特别挑剔,喜欢对他人品头论足,那他很可能正处于“父母自我状态”中。


也许你觉得自己从来不会发火,也不和他人生气,觉得自己没有处于“父母自我状态”的时候。可事实上每个人都有“父母自我状态”。 也许你从来不挑剔别人,但是你会批评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对自己进行自我批判,对自己生气。


看到这里,你好像更能理解自己了。为什么当别人揪着你的错误不放时,你会感觉自己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一样?为什么当你严厉批判自己时,你会觉得你像极了挑剔你的父母?这是因为他人或你处于“父母自我状态”。现在,你更加困惑了,不仅处于“儿童自我状态”有烦恼,处于“父母自我状态”也会有问题,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做?




在《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书中, 我们可以看到“成人自我状态”的解释,它“指我们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它让我们能应对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现实状况。”


也就是说,当我们处于“成人自我状态”时,我们能面对现实。在遇到事情时,不会按照脑中父母的声音做事,也不会陷入童年时的情绪中。相反,我们会客观地分析现状,找到问题的原因,制订计划、作出决定,然后去行动。


也只有处于“成人自我状态”时,我们才能客观地了解自己。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情绪,知道如何看待自己的行为。即使遇到和别人意见不和,也是先倾听,然后再好好沟通,而不是立马反驳。 因此,我们更能了解自己的行为,理解自己的情绪,也更能做出理智选择。


总的来说,在看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后,你会更加了解自己。无论是当下处于“儿童自我状态”还是处于“父母自我状态”,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是不好的。 相反,意识到自己现在所处的状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要知道,凡事都是有解决方法的。如果我们能为自己负起责任的话,我们就会明白,我们自己可以做出选择。虽然过往的童年和父母的教育方式影响了我们的人生,但是我们现在长大了。 我们可以选择不被童年的行为模式所束缚,也可以选择不再依赖父母,而是自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意识到,我们现在已经是大人了。 无论发生什么事,这些事都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我们可以从中学习经验和教训,让自己在“成人自我状态”下,做出理性地选择。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勇敢活出自己,勇敢面对自己的人生吧。




19255922678《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了解自我的状态,学会长大成人
凤吴真答:第一次看到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这个书名时,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一样,觉得这本书是一本童话故事书,不太适合成年后的自己。最初我也是抱着这个想法,因此一直没有看这本书。后来,得知《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和经典童话故事《柳林风声》有关后,我对这本书开始感兴趣。看完书的简...

19255922678《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看到三种自我状态
凤吴真答:这本书讲了一位抑郁症患者蛤蟆去找心理咨询师交流的过程,在谈话中,咨询师苍鹭帮助蛤蟆分析他的性格和所处的状态,最终帮助他走出困境。书里面印象最深刻的是提到我们每个人的三种自我状态,也被称为三位一体。分别是儿童、成人、父母。这三种状态都是必需的,也是在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体现。儿童...

19255922678《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认识自己,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
凤吴真答:蛤蟆本是一个热情、时尚又爱冒险的家伙,惹出过不少麻烦和笑话。他一向爱热闹,如今却一反常态地郁郁寡欢。他一个人躲在屋里,看起来非常悲伤,经常失眠,懒得打扮,邋里邋遢,眼前的一切失去了往日的色彩...朋友们非常担心他,建议他去做心理咨询。《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英国资深心理咨询师罗伯特...

19255922678《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直面自己,正视愤怒
凤吴真答:《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蛤蟆先生的抑郁,正是由于他长年累月对于愤怒的压抑积累无处释放,才导致他消沉,责怪自己。书中通过蛤蟆先生一次次的咨询,在秃鹫咨询师的引导下,蛤蟆先生终于把对这么多年对父亲的愤怒表达了出来。于是,我们看到了新生的蛤蟆先生。抑郁症是世界第四大疾病,且排名仍有上升的...

19255922678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部可以实现自我救赎的心灵疗愈指南
凤吴真答:读完书名:《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作者:「英]罗伯特·戴博德 1所谓活得真实,就是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2理解你的童年就是理解你自己的关键线索。3 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自己,就需要跟自己的情绪做联结,并理解这些情绪。4高情商的人都有强大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情感。他们能管理情绪,能从悲伤和...

19255922678《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认识自己,改变自己的一个过程
凤吴真答:当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时候,当他把这些过往说出来的时候,当他慢慢承认自己的“错误”的时候。他已经在慢慢认识自己,认识自我是一个什么情况。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目前的状态,有什么样的办法去解决问题。这不是一个顺利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不是一个可以直接得到结果的过程。首先需要面对“...

19255922678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凤吴真答:蛤蟆:“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苍鹭:“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但一切都取决于你。”一.本书大纲   1.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觉   2.跟自己的情绪做联结并理解它,理解自己   3.自我状态的三位一体     a.“儿童自我状态”...

19255922678《蛤蟆先生找心理医生》:能拯救自己的人,唯有自己
凤吴真答:第一次时,蛤蟆先生心不甘情不愿地去找心理医生苍鹭。通过苍鹭医生的引导,蛤蟆先生意识到,只有自己主动配合,积极参与,自己要完成的事情也只有靠他自己才能完成,别人根本无法能帮助他。第二次去咨询时,当蛤蟆先生被问及“今天感觉怎么样”时,蛤蟆先生习惯说“挺好的,谢谢你”他不敢回答真实的感受...

19255922678每个人都有变好的能力:《蛤蟆先生看心理医生》
凤吴真答:那么当情绪忽然不稳定,莫名沮丧,感觉整个人都不太好的时候,我们应该做什么?未必需要和蛤蟆先生一样,去找心理医生,先来读读这本书,看看蛤蟆先生是怎样通过十次谈话,找回了良好的状态,打开了多年的心结,了解内心真正的自我。儿童自我状态 “自我”来自拉丁文,代表“我”这个词。当我们问“它处于...

19255922678《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悟
凤吴真答: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是英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戴博德的一本心理科普书,本书围绕着主人公蛤蟆与心理医生苍鹭的心理咨询而展开的,作为一本科普书,这本书以讲故事的手法向我们普及了许多实用的心理知识,可以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自己的心理以及周围人的心理,有...


(编辑:束赖毛)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