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走出抑郁,自己与自己对话——《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6
这是裸辞的第一天,这也许是一个任性的选择,但在看到书架上摞得高高的“精神食粮”时,给自己放个长假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高中时期直至工作的长约十年的时间里,抑郁的状态从一开始的偶尔到频繁,从自残到决定与自己抗争,再从自以为的康复到间歇式的情绪爆炸与自毁冲动。

不论是要战胜抑郁症,亦或是面对无法改变的原生家庭,又或者是作为一个母亲,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尽量好的给她一个原生家庭;【这个过程需要艰辛的努力和刻意的思考】,尽管如此,我依旧坚信只有【打破了心理平衡,才能深度的蜕变】。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从书籍官方的标签【心理自助】来看这是一本自我救助的书籍,这次的阅读与理解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对我有帮助:

1 、我的童年,父母辈他们对我的种种行为背后的原因。

2 、我的行为(自卑、沮丧、恐惧)背后的成因。

3 、进入“成人自我状态”,理性看待事物的重要性与成长性。

全文的逻辑,就是从像我这样 【整个人都不太好】的人开始说起,这个人就是蛤蟆,他的圈子里有严厉、挑剔型的父亲;有顺从、怯懦的母亲;有智慧威严,总处在父母自我状态的獾;有关心朋友,但是絮叨爱怼人的河鼠;还有体贴善良,但内向不懂表达的鼹鼠;以及重要的主人公心理咨询师苍鹭。

经过十次的咨询沟通,蛤蟆的状态和内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就是蜕变。

第一次咨询:初见咨询师

蛤蟆为了不让朋友们担忧,来做心理咨询,认为心理咨询的老师就是为了赚钱 (好的,对不起,这像极了我对心理咨询师们的误解,毕竟他们的时薪很高) 。苍鹭表示本次不收费,心理咨询需要自发的配合,是一个合作的过程,蛤蟆想明白后便决定配合,一周固定时间进行一次心理咨询。

第二次咨询:抑郁的原因

第二次见面,蛤蟆的焦虑并不比第一次小,0-10的情绪温度计,蛤蟆只打了1-2分。关于自杀的话题,竟然在震撼之余让蛤蟆卸下了防备侃侃而谈起来。【感觉自己没有什么价值,把自己生活搞得一团糟】【每个人都对我那么不友好,可这并不是我的错】【我当时的感受,就像是小时候,我被父亲狠狠责骂后的感受】。

在没有列举完的蛤蟆的表述中,我不幸也有过其中80%的感受,也许旁人不能理解,但在当时的确悲伤得难以自拔,不过好在现在已经很少了。

苍鹭引出了关于自我状态的第一个状态【儿童自我状态】,【是指他的行为和感受都像个孩子,这不同于“幼稚”,而是“像孩子一样”。没有好坏,只是用来描述一个人实际的状态】。

第三次咨询:成长的寓言

咨询期间得到苍鹭全身心的关注,不断地发问让蛤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让蛤蟆开始在很多方面探索和审视自己 (我想这就是【自我洞察力】的建立吧)。

由于需要讲解【儿童自我状态】,苍鹭由原来的 倾听者角色 转化成了 老师的角色 。儿童自我状态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自然型儿童 :快乐和深情、愤怒、悲伤、恐惧(儿童的基本情感);

适应型儿童: 本我所在,自我相依。

第四次咨询:探索童年

之前咨询留下的作业让蛤蟆感到从未有过的复杂情绪,因为他想起了孤独的童年,其中并没有多少爱或快乐的回忆。

接受情绪似乎也是每一次自我调节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在成长这场战斗中,面对无法逃离的欺凌和伤害者,孕育而生的【顺从行为】(依赖、道歉、同意、取悦)便是这一次的主题。

【顺从行为可能导致有些人学会了把依赖当成生活方式,成长的本质就是要减少并最终打破这样的依赖关系,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第五次咨询:愤怒的表现

这次咨询时蛤蟆也给自己的情绪打了分,分数已经达到了5-6分。看来这场自我的battle初见成效了。

经过对自己过往的回忆和思考,蛤蟆发现他竟然不会生气,生气的总是别人。苍鹭给出的答案不是不会生气,而是不带攻击性的发火。那是什么呢?

还记得撒泼耍性子吗?这就是典型的例子。在超市地板上打滚的别人家的孩子,其实是愤怒的,但是没有办法直接表达,因为面对的是他们最亲近和依赖的家长啊。

第六次咨询:秘密协议

在第六次咨询之前,强势的獾与蛤蟆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故事,以至于蛤蟆快被气炸了,不同于以往对獾的顺从,这次蛤蟆竟然敢小声地说需要考虑一下了。

看呐,蛤蟆已经不一样了,此处给予欢呼,我认为这是蛤蟆自我救助路上的一个里程碑。

即使如此,在第六次的咨询中,蛤蟆似乎还是打算妥协,与獾达成【我很没用】的共识。在苍鹭的眼中,蛤蟆这是在玩一个叫做PLOM的游戏。【poor little old me,译为可怜弱小的我】无意识地配合对方,来给自己制造不快,而且游戏里输的才算是赢家。

以亲身经历来说,这是抑郁过程中常有的状态。

这次的咨询正处于打破心理平衡的边缘,也引发了蛤蟆自己与自己内心强烈的思想冲击。

强势的獾处于【父母自我状态】并且是【挑剔型父母状态】,而蛤蟆的父母状态也异常的强大,虽然他从来不挑剔别人,但他却总是【自我审判和惩罚】。

所以,看书的同时我也扪心自问,你能停止自我批判吗?能对自己好一些吗?能开始爱自己吗?

第七次咨询:蛤蟆先生的选择

蛤蟆先生看起来好了不少,开始对身边的事物和人感兴趣了。划了船、聚了餐,朋友们也开出来了他的变化。并且更令人吃惊的是,他真的反抗了獾,并且说出了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虽然有时候悲伤的情绪还是会来,但不会再被它牵着鼻子走了。这应该就是那个最美妙的状态——【成人自我状态】。【在这个状态下,我们能计划、考虑、决定、行动,我们能理性而合理地行事,我们所有的知识、技能都为自己所用,不再被脑子里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

然而成功的人生里,父母、成人、儿童三种状态都是必需的,都对生存有价值,但是只有在成人状态下才能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父母或儿童的状态,几乎不需要去思考就知道要怎么做,就像演戏一样,而进入成人状态,需要我们自己来做决定。

【没有人能“让”我们产生什么感受,说到底,使我们“选择”了自己的感受,我们“选择”了愤怒,我们“选择”了悲伤】

【以往的经历教会我们在相似情境下不经大脑就自动作出反应。】

这个章节是我最喜欢的章节,它帮我解答了生活中许多人情绪的问题,比如自怨自艾的妇女。

第八次咨询:说出人生故事

这次的咨询故事很长,那是蛤蟆一生的故事,他喜欢看到苍鹭全身心地听他说话,有一个那么好的倾听者是多么的重要啊。

一切的人生经历造就了现在的蛤蟆,就像我们每一个人一样,我们的不同也都是由这些不同的经历拼凑的。

第九次咨询:人生坐标与心理游戏

这次的咨询,要从【童年】说起。

【童年的经历如此强大、如此鲜活,于是便塑造了每个孩子对世界的独特看法,往后余生都会如此,除非—— 你决心要改变 。】 (这不正是我要做的事情吗?)

【人生坐标】:一旦我们在童年决定用哪种态度和观点,我们就会在随后的人生里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这些态度和观点,变成我们存在的 底层架构 。从那以后,我们便建构出一个世界,不断确认和支持这些信念和预期。这就把人生变成一个【自证预言】。

第十次咨询:赢了游戏 输了自己

在上一次咨询中,苍鹭说到了一本书《人间游戏》(已放入书单),里面描述了100种心理游戏。比如“酗酒”、“我真不幸”、“PLOM”等等。

我真不幸 ——【低自尊的人通常觉得生活对他们不好,却更善待别人,认为自己是生活的受害者,随时会给你报出一长串遭遇过的不幸事件。】【更严重的,会竭尽所能地选择记住那些悲伤和不快乐的事件,而忘记或忽略美好的时光】【认为自己的人生不好的力量影响,无法掌控人生,这让他们焦虑,觉得自己不够好】

这类人很容易成为抑郁症患者,然而我的脑海中已经浮现出了很多很多身边的例子,抑郁人群很庞大。

不论我做什么都要爱我 ——【我早就说过你会这样对我,证明我是真的很差劲很愚蠢】

NIGYYSOB (我抓到你了,你个坏蛋) ——【这个游戏越来越常见,尤其在机构组织,权威认识很容易把员工当成顽劣的孩子来惩罚】(个人觉得像是PUA)

在这次的咨询最后,蛤蟆因为苍鹭总是提问而与他吵了起来。

第十一次谈话:最后一次面谈

虽然文中蛤蟆认为十次咨询是从第二次开始算起,但是我更愿意把最后一次当作一次成年人之前的谈话而非咨询。

经过十次的咨询,蛤蟆从依赖变成了对抗依赖,最后走入了独立的状态。

这一次探讨的是【情商】:

【高情商的人,都有强大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情感。他们能管理情绪,能从悲伤和不幸中重新振作起来。但也许最重要的是,他们能控制冲动,也懂得延迟满足,从而避免轻率的决定和不妥的行为。】

【高情商的人,能辨识他人的感受,通过理解和回应对方的情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情商它将带你从独立的个体走向共生的关系,但共生性则体现出成熟和自我接纳,还包括求同存异地接纳他人。】

至此,蛤蟆先生已然痊愈,这场自我battle中,他获得了胜利,开始了他新的生活与事业,心灵如同破茧重生一般。

走出抑郁,是一个艰辛且漫长的过程,是自己与自己内心不断地碰撞,当然在严重的情况下需要药物辅助治疗,希望我的分享可以带给你们启发与力量,也希望你们看见我看见的美好和希望。

                                                                                                                                                                     注:本文大多为摘录内容,仅供参考


13832499196走出抑郁,自己与自己对话——《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艾英洋答:高中时期直至工作的长约十年的时间里,抑郁的状态从一开始的偶尔到频繁,从自残到决定与自己抗争,再从自以为的康复到间歇式的情绪爆炸与自毁冲动。 不论是要战胜抑郁症,亦或是面对无法改变的原生家庭,又或者是作为一个母亲,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尽量好的给她一个原生家庭;【这个过程需要艰辛的努力和...

13832499196每个人都有变好的能力:《蛤蟆先生看心理医生》
艾英洋答:人只有在“成人自我状态”里,才能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进入这种状态,不要不断地自我探究,自我对话,自我挑战。因为进入另外两种模式,是一种本能,不用去思考,下意识就会自动带入。很高兴,在苍鹭医生的带领下,蛤蟆先生地状态焕然一新,不仅如以往一样开朗,还不罗嗦烦人,对獾先生敢于说不,坚持...

13832499196《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5分钟讲书稿
艾英洋答:面对苍鹭真诚地提问,蛤蟆开始描述:“我有点悲伤,还有点愤怒,还会内疚。”从那以后,他开始关注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不再寻求别人的认可和肯定。在一次次与自己的对话中,内心开始有了力量,有了自我。最后,在苍鹭全身心的关注下,蛤蟆开始敞开心扉,谈论自己的童年。从小生长在没有欢乐的家庭里,父亲...

13832499196《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直面自己,正视愤怒
艾英洋答:《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蛤蟆先生的抑郁,正是由于他长年累月对于愤怒的压抑积累无处释放,才导致他消沉,责怪自己。书中通过蛤蟆先生一次次的咨询,在秃鹫咨询师的引导下,蛤蟆先生终于把对这么多年对父亲的愤怒表达了出来。于是,我们看到了新生的蛤蟆先生。抑郁症是世界第四大疾病,且排名仍有上升的...

13832499196蛤蟆的故事
艾英洋答:那我们该怎么办?我也是这么问苍鹭的。他说:只能靠我们自己。我们需要时常和自己对话——你是诚实地对待自己的内心吗?你明明不高兴、不情愿,为什么会答应别人不合理的要求呢?你能对自己好点吗?停止无休止的自我谴责、自我负疚。鼹鼠若有所思。他慢慢地踱出蛤蟆的家门,向自家走去……

13832499196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部可以实现自我救赎的心灵疗愈指南
艾英洋答:15情感智力中最大的的技能是通过理解和回应对方的情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如果你想了解你自己,这本书一定要看。这是一本心理学的入门书籍。讲的是蛤蟆先生抑郁后,在朋友的帮助下去看心理医生,最后找到自我,重启人生的故事。整本书特别好读,它以故事为依托,帮我们去探寻自己的童年,去正视...

13832499196《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艾英洋答:果然,这是一本十万字左右的书,以蛤蟆先生和心理咨询师苍鹭的对话为主讲述蛤蟆先生用三个月的时间从抑郁走出来的心路历程。有时间一口气读完应该很爽。第一天我看了半本,很吸引人,后来分几次看完。 本书是共情聊天的范本,苍鹭对蛤蟆倾注全身心的关注,总是在问,你感觉怎么样?你处在什么状态下?你自己想要做什么...

13832499196《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学会为自己负责,走出低落的情绪
艾英洋答:因此,可以说,这是一本很好读的心理自助书籍。作者罗伯特·戴博德致力于心理学研究,他不仅有着丰富的心理学知识,而且还将这些知识用于实践当中。也正因为如此,他写出来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才这么生动有趣,且深入浅出。在读的过程中,相信你会和我一样,不仅觉得故事有趣,而且还可以跟着蛤蟆...

13832499196【拆文4】《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真正的成长,是与过去握手言和
艾英洋答:1. 向外看,痛苦的根源在于不原谅 2. 向内看,幸福的钥匙在自己手中 3. 真正的成长,是与过去握手言和 观点一:一切向外求,就是不放过自己 素材一:蛤蟆抑郁, 直到在心理咨询师苍鹭的启发下,才逐渐敞开心扉。表面上他衣食无忧,但是却有严重的自卑敏感性格。在他心里,所有痛苦都源于他人对自己...

13832499196【读书】从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我学到了20条道理
艾英洋答:《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英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戴博德在2020年出版的书,在豆瓣上评分高达8.9分。这也是一本写大众心理学的书,但是采用的是以故事和对话的方式来讲述,它的形式有点类似于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下面,列一下我比较有感悟的20个点。1、如果我们想更好的理解自己,就需要跟...


(编辑:葛佩祥)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