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如何看待屈原的投江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7
如何看待屈原投江这问题

屈原,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即使在他投江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仍然受到人们的敬仰和怀念,他所创造的楚辞体经久不衰,永垂史册。但是对于他投江而死却存在着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屈原之死重于泰山;有人则认为屈原之死轻如鸿毛。其实这恰恰反映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该怎样正确理解和认识人的价值。在我认为,屈原之死,死得其所。
屈原之死,死于爱国。屈原面对楚国上下昏庸,郢都破灭,没有卖国求荣,而是凭着一颗“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忠肝义胆,与楚国共存亡。他将国家兴衰置于自己得失之上,这种精神永远激励着爱国志士,鞭挞着卖国之人,有如此深远之影响,有如此深远之意义,怎能说死得“轻如鸿毛”呢?郭沫若同志说过:“屈原的死是为民殉国难,是一种为国捐躯精神的再现,他是为正义而死,为真理而死,死得其所。”
屈原之死,死于一种热忱,死于一种抗争。在他生命旅途的最后一站,将生命与信念的光辉和伟大展现给世人;他用生命守住他的灵魂:他用他的死告诉世人,追求信念与自由是永恒的主题;他给芸芸众生以震撼;他在“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的郁闷空气中注入了一股热浪。这种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民主革命宣传家,思想家陈天华或许受了屈原之死的感染吧!他的《猛回头》、《警世钟》成为刺向清政府的两刃利剑,而他为了抗议日本政府对中国留学生的迫害,愤然投海而死。老舍也倍受屈原的感染吧!在“文化大革命”中,不堪忍受邪恶势力的迫害,愤然投湖自杀,这是对文革动乱的抗争,是对‘文革”的控诉,他们和屈原—样,以自己的生命警醒人们要奋发,要觉醒。他们把生命的意义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死的价值所在。
屈原之死给时空注释新的含义。这一道闪光的利剑划破了千年长空,给生与死赋予新的内容。他的精神流淌在每一个中华赤子的热血里,融入炎黄子孙的灵魂中。死已不是一种结束,而是一个伟大的起点。文天祥虽死犹生,丹心照汉青;史可法,身殉孤城,忠心可鉴;更有于谦,千锤万凿,清白人间。选择死亡,并不是平淡的沉沦,更不是无能的表现。屈原之死是一种力量,一种发奋的力量,它如长夜中划空而过的流星,闪出一生最璀璨的光辉。我说,屈原之死,价值永恒,价值无限。虽然人生的意义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人生中也有为了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在某种条件下,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续生命的音响和光彩。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峰,绝妙的音乐、多是悲壮的旋律。而高尚的情操,却在壮烈的牺牲中。人生留迹于大地之间,本应该有惊人之举。卓尔不群的泰山睥睨群峰,汪洋恣肆的长江啸傲百川,佰剑于长城的秦皇汉武,在史册中群视千秋。
生命的长短无关紧要,紧要的是生命的意义。屈原不随俗而毅然沉江,以身殉国,生命之光与日月争辉,长与短,因之失去意义。古往今来,多少生命在历史的星河中默默产生,又默默消亡,而又有几颗能够像屈原这样2000多年后的今天仍熠熠闪烁。他的死,有力地维护了他那不随波逐流,不苟且偷生的人格尊严;他的死,充分显示了他的忠贞爱国,至死不渝的高尚情操;他的死真正体现了他那昭真理而不惜牺牲生命的人生价值。鲁迅曾经说过,人的生命是可贵的,但真理更可贵。屈原虽死,而真理传于四方,这样的死,死得其所。生与死,是一对矛盾。孟子说过:“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也如裴多斐所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也就是说,为了真理,自由,正义,牺牲自己的生命是值得的。但同时,我们要珍惜生命。罗曼•曼兰说过:“以死来鄙薄自己,背叛自己,否定自己的信念是世界上最大的错过。”
屈原投江是一曲壮烈的悲歌,一捶击破昏暗的响鼓,一声震撼历史长河的惊雷,屈原是矗立于人类心中的永远丰碑。

他放不下自己的感情
那个时代,其实是无所谓忠君的

在本心与现实的激烈矛盾中
他选择对自己的心做绝对的坚守

人身最痛莫过断指,人心最痛莫过心死。当屈原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国家前途倒塌后,他其实就是一个死人了。自己给自己判了死刑,即使不自尽也只是行尸走肉。
但是屈原高尚,但不伟大。他没有顺应历史的潮流,楚国的灭亡,秦一统六国是历史的必然。他不但没有顺应历史的潮流勇于变革而为荆楚人民某福利而为统治阶级愚忠殉葬。虽然高风亮节。但远没有魏征,管仲为了自己的历史责任感和为国为民的羽化重生伟大。

屈原的死为他留下了千古芳名,也得来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称赞,固然,屈原是以死来上奏朝廷,使刚正不阿的表现,但是我个人认为:屈原死了,人民在纪念他,可是他的死没有为人民带来任何东西,只带来了悲伤和遗憾,如果说真愿意为人民安居乐业出力,就应该忍辱负重,而不是选择死。有时,死也是一种逃避,虽然精神值得人们称赞,但做法不宜宣传。
我个人认为:屈原的精神是好的,但是做法可能过激了一些,这样虽然留得芳名,但是对国家和人民又有何用呢?

关于屈原之死,历来评论很多,我们必须看到屈原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不能简单的以对错来衡量,他所处的时代处于新旧交替时期,秦国正着手统一战争,如果我们只看到他为腐朽的楚国殉葬,试图阻挡中华民族的统一,是十分错误的,今天人民还纪念他是因为他的爱国爱民思想,是因为作为一个封建士大夫的他的“心存百姓”,是因为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的他的“长太息以掩啼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呐喊。

忠于国家,反对昏庸,为民请命,死的重于泰山,而不是轻于鸿毛,是个人物。

无能的表现,思想有问题。死了还怎么救国救民?给人什么启示呢??是让所有不得志的人都自杀吗?


15794893984对屈原投江的看法是什么???
魏畅德答:(2)屈原投江,有利于促进楚国国内的民族觉醒,因此是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3)屈原投江,也是不甘与奸臣小人同流合污,是独善其身的表象。2、批评屈原投江是消极避世的表象:(1)屈原投江时期,虽然楚国矛盾重重但是还没有亡国。如果屈原能够因势利导楚顷襄王,不是态度过于强硬。也许能够挽救楚...

15794893984怎么看待屈原自沉汨罗江的举动?
魏畅德答:屈原是个诗人,诗人 的个性表现有时是有些惊世骇俗,但更多的是异常敏感,所以自投汨罗江可以看作是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不是那个世界容不下他,而是他觉得那个世界没什么再值得他呆下去吧!纵观古今中外,很多诗人或艺术家自杀,恐怕都是差不多的原因吧!

15794893984如何看待屈原投江这问题
魏畅德答:屈原投江是一曲壮烈的悲歌,一捶击破昏暗的响鼓,一声震撼历史长河的惊雷,屈原是矗立于人类心中的永远丰碑。

15794893984对屈原投江的行为做一下详细评价
魏畅德答:“夫君子之心也,修乎已不病乎人,晦其用不曜於众,时来则应,物来则济。应时而不谋己,济物而不务功,是以惠无所归,怨无所集。”宋玉在悼辞中表达了对屈原的理解和惋惜。宋玉在辞赋上学习屈原,并且在屈原的基础上对楚辞进行了发展,所以在当时人们将宋玉称作是继屈原以后最杰出的辞赋家。

15794893984如何看待作为爱国人士的屈原选择跳汨罗江?
魏畅德答:屈原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他十分清楚国家的隐忧,因此,他大力倡导改革,清除旧制涤荡弊习励精图治,为楚国积蓄争雄天下的实力。可经历大难后的楚国依然沉睡,战争却没能使他们警醒。他要用跳江惊醒那些麻木的心灵。

15794893984应如何看待屈原投江?请回答稍具体些。
魏畅德答:探讨屈原时代的楚国风物以及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屈原的投江动机如今在认识了美国民俗后,很多人不禁惊叹童年被当成动画的猫和老鼠很多地方其实更像一部纪录片,反过来想,站在今天的视角我们其实也很难理解两千多年前的行吟诗人屈原所描绘的景象。三千年前河南的气候还非常温暖,不仅有大象存在,犀牛、虎豹也众多。战国时期...

15794893984如何看待屈原的投江
魏畅德答:人身最痛莫过断指,人心最痛莫过心死。当屈原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国家前途倒塌后,他其实就是一个死人了。自己给自己判了死刑,即使不自尽也只是行尸走肉。但是屈原高尚,但不伟大。他没有顺应历史的潮流,楚国的灭亡,秦一统六国是历史的必然。他不但没有顺应历史的潮流勇于变革而为荆楚人民某福利...

15794893984你如何看待屈原的抱石投江?
魏畅德答: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沈汨罗江,以身殉...

15794893984屈原算是时代的孤勇者吗?如何看待屈原投江的举动?
魏畅德答: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具有忧国忧民、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即使在被奸夫诽谤,被楚王冷落,被流放的时候,他的爱国心也没有减弱,反而是爱国心的火焰愈演愈烈。这促使他愤怒而无助地投入汨罗江。多么忠贞,多么悲壮!但也有人认为屈原投江是避世的被动表象。不管你怎么评价,都不能否认屈原...

15794893984屈原投江的行为你怎么看
魏畅德答:但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待,我觉得屈原投江是大错特错。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俗话不正说明了屈原的错吗?他连“青山”都毁了,何来的“柴”啊。这难道不是最愚蠢的行为?况且大丈夫能屈能伸,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何必因一时的激愤而自寻短见。这难道不是在逃避责任吗?将...


(编辑:咎诸诞)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